惠民 铺就城市健康幸福路

2022-10-25 13:57  来源: 成都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市坚持“人民体育为人民”,不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推动城市体育场馆、设施、体系、活动、服务的不断丰富,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运动健康需求。

从体育场馆到天府绿道,再到体育公园、社区运动角……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城市运动画卷展现的不仅是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对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拉升作用,还有成都人对健康的向往。

据统计,截至2021年全市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已增加至900万,全市总体体质达标率为93.15%,成都人国民总体体质达标率“6连升”。成都人在享受着公园城市绿色生态之美的同时,通过体育锻炼拥有了越来越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体育的发展影响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突破了单纯运动健康的范畴,向着生活美学的方向发展。“运动让生活更美好”,正在从期盼变成现实。也因此,成都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全国第一。

成都市接下来还将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补短板行动计划,不断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c7570124-3b02-400d-a5b4-5d025125ff9d

设施兴 无处不在的美好体验

大型体育场馆不仅是新兴的城市坐标、各类赛事的“集散地”,更是体育惠民的主场所。2021年5月,49座新建、改扩建的大运场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1年5月、6月,全国体操锦标赛、全国射击锦标赛(步枪项目)、全国大学生艺术体操锦标赛等“相约幸福成都”系列赛事陆续在东安湖体育公园、成都市射击馆、成都市体育学院体操馆举办,这不仅是对大运场馆功能的测试,还给市民带来“家门口”观看顶级赛事的美妙体验,超过10万成都市民免费现场观看比赛。2021年7月,成都启动“大运场馆惠民行动计划”,向市民开放体育场馆18个,举办各级各类赛事与活动600余项,入场总人数达到214万人次。据了解,49座大运场馆于2022年6月15日前已全部对外开放。据统计,全市公共体育场馆面向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每年接待市民健身超500万人次。

人们到大型体育场馆,不仅能得到观看顶级赛事的极致体验,同时也能欣赏到不同场馆别样的美:东安湖主体育场穹顶上太阳神鸟的光辉、凤凰山体育公园穹顶凤凰之眼的神秘、高新体育中心外墙立面钢铁蜀绣的刚柔并济……每一处镌刻的文化符号都诠释着巴蜀文化的璀璨与悠久。体育与文化在场馆中碰撞出了炫目的火花。文化融入体育,为“体育惠民”赋予了更多的外延和内涵。时下最“ins”的生活方式,正是在东安湖体育场馆运动后到观景台点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眺望窗外东安湖公园的“一湖映一阁,四园十二景”……满满的生活美学范儿,品质自然是“不摆了!”

蜿蜒向前的天府绿道既是成都这座公园城市最耀眼的名片,也是融文化体育于一体的城市生活长卷。截至2021年,天府绿道已植入体育设施1400多处,2022年计划新增绿道新空间200处,成都借助绿道体系连接交通的独特优势,拓展出了赛艇、皮划艇、马术、旱雪、划水、户外拓展等新兴体育项目,实现了“一条绿道,无限精彩”。如今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成都市的条条绿道总是吸引着无数市民走出家门去健身。

全方位 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近年来,成都市紧抓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助力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实施“运动成都”品牌打造工程,有力推进成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以品牌活动引领运动健康生活新风尚,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美好生活方式。紧扣“爱成都·迎大运”主题,创新打造“天府绿道健康行”“社区运动节”两大健身活动品牌,举办天府绿道健身嘉年华、全国登高健身活动、国际自行车日绿道骑行、楼宇运动季、成都市越野赛、乡村足球联赛等各级各类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连续9年打造无门槛的全民健身运动,年均市民参与人数达到600万人次。构建“三精准”“三覆盖”良好局面,年均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超5000场次,真正做到了“年有主题、月有赛事、周有活动”,实现“一区一品牌”,运动健康新风尚逐步盛行。

实施市民体质提升工程,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创新科学健身服务产品供给,积极构建“体卫融合”新机制,建立全国首个“体育锻炼适宜指数”发布制度,打造全国首个集合“运动处方库、社区运动健康师库、运动膳食营养指南、科学健身指南”于一体的“成都市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平台”,全市累计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万余名,全市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2.4。积极构建“体医融合”新机制,新建社区全民健身服务站点,开展社区级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年均免费完成国民体质监测12万人以上。

除此之外,成都市还大力实施体育组织培育工程,凝聚社会参与体育力量。积极推进成都市体育总会换届选举,实现市体育总会人员多元化、资源整合化;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对社团组织“扶上马、送一程”的政策关怀,支持引导成都市足球协会向实体运营转变;持续引导各区(市)县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成立各类单项体育协会。截至2021年底,全市各级各类社会体育团体843个。市体育总会获评“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逐步健全。

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引领下,市级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壮大,受益人群全面覆盖幼儿、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全龄段,以及驻蓉部队、在蓉外籍人士、进城务工人员等各类人群,充分营造出了全民健身、“全龄友好”的城市幸福感。

b9f23b01-01c1-4a80-ad19-26f590156021

家门口 社区运动角更亲民

惠民,更要便民。大型体育场馆、天府绿道、城市公园构成了成都市全民健身公共设施的主体框架,而“家门口运动空间”“社区运动角”的建设解决的是市民日常就近就便健身的问题。

2021年以来,成都市围绕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启动实施“社区运动角”示范项目,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并将打造“社区运动角”纳入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点工作。据统计,2021年全市打造“社区运动角”77处,今年成都将新增社区运动角100处、天府绿道健身空间200处、符合国家标准的大型体育公园5个。

由售楼部改建而成的盛华社区运动角,楼外是篮球场,楼内有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练舞厅、阅览室,楼顶有排球场、飞镖靶场,文体相融,每年超10万人前往休闲健身;府青路立交桥下府青运动空间融足球、乒乓球、滑板等九大主题为一体,体育设施的“全龄友好”得到充分释放;双流区双华社区运动角则将长期闲置的小绿地建成包括篮球场、乒乓球桌、羽毛球场、儿童游乐设施在内的社区运动广场……

对社区运动角的不断拓展和延伸,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她认为,“成都在运动的全民性上已经走到了全国的前列。针对城市‘金角银边’的利用,成都将焦点对准了市民最关心的社区,做得非常到位,展现了成都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前瞻性和决断力。”

9333f469-1d50-4564-ac26-5c11a42ce577

更多元 目标坚定未来可期

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成都市连续对外发布《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成都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紧扣成都市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部署和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市民场地设施补短板”“健身活动品牌推广”“科学健身指导提升”“体质体育产品供给培育”“都市健身圈协同发展”五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4%,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25名,基本建成方便快捷、举步可就的“5分钟便捷健身圈”,功能齐备、类别齐全的“15分钟功能健身圈”和服务优质、配套完善的“30分钟品质健身圈”。

2022年5月,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成都市“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要求围绕解决市民“健身去哪儿”问题,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补短板行动,提升“家门口”体育设施公共服务水平,高质量构建“运动成都15分钟健身圈”,推动形成以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为主,体育公园和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为特色,充分利用城市“剩余空间”“金角银边”建设社区运动角等为补充,加大学校等存量运动场地设施开放共享为支撑的成都市“家门口”运动设施体系,推动覆盖“市—区(市)县—街道(镇)社区(村)”三级、满足“赛事—竞训—健身”三类的体育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着力补齐城镇、乡村等全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类型、数量、质量短板,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不断满足市民健身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向着未来,对标世界一流体育城市,紧跟国内外体育发展新趋势,主动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成都特色设施供给体系,成都目标坚定、辉煌可期。

原标题:惠民 铺就城市健康幸福路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