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树苗”到“大森林” 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升级的“密码”是什么?

2022-11-09 17:19  来源: 红星新闻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蓝图。新时期,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在人才队伍、经济政策,市场体系、文旅融合等方面迎来发展机遇。如今,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成都文创企业正在各自赛道拼经济抓发展。

一组数据释放出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2021年,成都文创产业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产业增加值为2073.84亿元,同比增长14.83%,占全市GDP的10.4%,成为成都新兴支柱产业。

随着数字技术与文创产业加速融合,《哪吒之魔童降世》《万国觉醒》《十万个冷笑话》《汉化日记》等一批精品力作持续涌现,《放置奇兵》《城堡突袭》等数字文创产品“出海”屡创佳绩。爆款作品层出背后,数字文创成为成都文创产业发展的一大“引擎”。

更多利好因素正在释放。成都多项城市发展“顶层设计”均描绘了数字文创产业的全新“路线图”。未来,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在技术、资金、人才、载体等方面将迎来多重利好。

在成都,一个更加适宜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的土壤将为市场主体提供广阔的“生长”空间。

企业成长进行时

走出一条规模化扩张之路

成都数字文创产业“拼图”中,游戏产业已聚集腾讯、西山居、尼毕鲁等企业,动漫领域聚集可可豆、艾尔平方、雪绒花动漫等企业。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数字文创产业中,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现代时尚、传媒影视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418.6亿元、326.1亿元、207.6亿元、170.1亿元。

“我们为一款传统文化主题游戏《小虾米战三国》成功申请了版号,还在进行技术测试和市场拓展,不久之后将上线。”近日,成都游骑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游骑兵”)负责人马洪麟每天早晨来到公司便和团队成员为新游戏上线忙碌,为了这款游戏,公司从2018年就启动项目立项,终于在4年之后拿到游戏版号。

游骑兵目前拥有近800平米的办公场所,松弛而不紧张的办公氛围恰恰能够让游戏开发者在宽松惬意的办公环境下激发出更好的创意点子。

创业之路,绝大多数初创团队都会经历一段艰苦时光。“早期创业时只有10来个人,当时我们租住在一套民宅里,一直憧憬能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宽敞办公区。” 马洪麟说,目前入驻的办公场地能享受租金减免,这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成都艾尔平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艾尔平方”)创业团队于2012年扎根成都,最初也曾租借民宅办公,借行业发展的东风,目前拥有1500平米的办公场地,员工人数达140人。

另一家企业同样经历了和产业共同成长、爆发的过程。“西山居游戏于2004年到成都发展,最初在市中心有一处办公场地,随着业务规模做大,后来入驻成都南门的孵化园,四年前搬到现在的写字楼,目前拥有8000平方米的4层办公区域,员工人数达500余人。” 西山居游戏副总裁杨静一说,团队研发的游戏《尘白禁区》目前正在申请游戏版号。

从空间拘束的民宅到数百平米乃至上千平米的办公场地,从少数创始团队壮大至数百人规模的大企业,上述企业成长现象并非个案。从“小树苗”到“大森林”背后,得益于地方政府持续扶持市场主体发展。

image003

▲成都夜景

政策扶持有多个维度,依托市级文创债权融资风险补偿金融资金池开发的“文创通”金融产品,截至目前成都累计支持文创企业342余户,贷款金额超30亿元。在股权投资领域,成都设立文投基金采用“母基金+子基金群”架构,累计立项子基金39只,投资目标规模近40亿元。

“从当前发展趋势看,未来成都动漫游戏产业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别,带动就业10万人次以上。”成都数字文创产业联盟游戏专委会主任陈成说,成都已经成为国内各大游戏厂商商业拓展必来之地和部分一线城市团队迁入的主要目的地。

产业崛起背后

城市文化和人才催生创业土壤

在成都,一个个向好发展的数字文创企业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在游戏产业领域,成都数字文创产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成都企业已成功申请了30余个网络游戏版号,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企业向好发展,内容创新很关键。自2018年起国家新闻出版署开始对网络游戏实施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有分析指出,这一政策的实施,从数量和质量等层面将国内游戏产业引入良性发展方向。

“这倒逼游戏企业提升内容制作水准。”陈成介绍,近年来,本地不少游戏企业资金投入持续增大,研发周期拉长,产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社会价值。

整体来看,成都游戏产业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由弱变强的发展之路。早在2006年,成都就将数字娱乐产业规划为地方支柱产业,随后迎来一批头部企业“抢滩登陆”。以腾讯为例,2008年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成立。2020年,腾讯新文创总部落户成都,游戏产业成为重点发展的业务。

除了腾讯外,完美世界、盛大、金山、育碧等大企业纷纷抢滩成都并在技术、人才、资金、研发等领域形成溢出效应,推动成都游戏产业形成了大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态势。成都,一度被行业称为中国手游“第四城”。

image001

▲成都天府软件园

企业成长壮大,更需要一片适宜的创业土壤。“公司从最初的6人创始团队成长为如今600余人的企业。”龙渊网络CEO李龙飞透露,公司员工绝大多数来自成都本地,就近揽才成为企业人才招引的倾向。

对本地游戏企业而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高校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有利于催生游戏产业创业土壤。还有一个推动成都游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城市文化,这吸引了众多外地游戏人才涌入成都。

“游戏行业需要人才,而游戏内容创新需要灵感,舒适惬意的生活体验往往能激发工作灵感,这是城市休闲文化在发挥作用。”在陈成看来,成都中心城区和城市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调性,游戏开发者能在成都找到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

“相较沿海一些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成都的城市文化为游戏人才提供了可快可慢的生活体验场景,尤其对外地来蓉人才而言,这座城市能提供多样化的生活选择,这恰恰是成都吸引外地游戏人才的一大因素,而这种快慢有度的生活体验是很多城市所不具备的。”陈成说。

成都的文化具有多面性,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色本土文化给数字文创企业内容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在成都能找到足够多的动漫人才和业务合作伙伴,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都是成都人。”成都星阅辰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星阅辰石”)创始人王磊说,成都的生活成本和城市人文环境对对任何一个做文化产业的人来说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爆款作品频现

注重内容创作与IP商业化运营

游戏企业之外,动漫企业正在成为拉动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的另一架“马车”。从内容产品接受度看,当前不仅儿童和青少年喜欢观看动漫作品,许多成年人和老年人也成为动漫作品的受众。在产品受众市场,成都动漫企业取得了不俗战绩。

成都天府五街附近的一处写字楼6楼,艾尔平方办公区,一个女孩身着一套特殊穿戴设备不停手舞足蹈,她的动作会被同步录入一旁的电脑以供后续的动漫产品制作。这是该公司借助新技术进行内容生产的一个场景。

“已投入数百万元打造这套动捕技术系统。” 艾尔平方副总经理牛啸冉透露,借助动捕技术,真人演员的灵活动作能够运用到动漫作品的人物角色上,呈现更加逼真的动作画面。

2012年,处于创业初期的艾尔平方推出了备受业界关注的《十万个冷笑话》动画番剧。2014年年底,《十万个冷笑话》动画电影上映,成为第三个电影票房过亿的国产动画品牌。

《汉化日记》是艾尔平方的另一个爆款作品,第三季刚播完。“从流量看,第一季播出就收获3000万观看量,当时在B站拿到9.8分的好评,属于全站最高分,截至目前,《汉化日记》系列累计收获1.8亿播放量。” 牛啸冉透露,这个作品在场景呈现和剧情演绎上体现了不少成都的文化元素,“成都南门上班族的职场感悟,火锅、串串这样的生活消费场景,成都天府一街到天府五街的典型城市地标等都被融入在作品中,成为内容制作的素材,而反过来看,恰恰是成都的生活工作体验让团队成员在内容创作中迸出了更多灵感。”

image006

▲《汉化日记》海报,受访企业供图

通过数字动漫与“国潮”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动漫 IP,这是成都数字文创企业的一个“打法”,这种策略容易催生行业爆款,增加在全国的曝光频次。对企业而言,产生爆款后,下一个“动作”则是实现IP商业化运营。

“《汉化日记》是我们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IP,已成立新的项目组推动短视频、动漫电影、周边产品的开发和制作。” 牛啸冉介绍,正与相关影视机构围绕IP制作和投资开展合作。

《遮天》,这部来自成都的动画作品还没有播出便引发业界围观,这是中国第一款使用虚幻5引擎制作的动画作品。

“相较传统动画,从概念设计到技术制作都做了很大的创新,尤其是在武打对战方面会显得更加流畅自然,计划明年二季度正式对外播映。”《遮天》的出品方、星阅辰石创始人王磊谈到创作导向时说,作为公司旗下的核心IP,《遮天》讲述了一段以中国古代神话为基础原型的玄幻故事,体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文化。

冲刺动漫产业赛道,星阅辰石同样注重IP商业化运营。“正在和相关网络文学平台商谈合作开发基于《遮天》的全新文学内容,已开始新剧本立项,探讨深入挖掘和表现《遮天》精神的作品,也在和一些游戏大厂合作,尝试打造基于《遮天》的全新IP。”王磊透露,公司还和芒果TV合作线下的剧本杀,也在尝试音乐产品打造。

在长城战略咨询中级合伙人周涛看来,成都是中国少有的具有文化原生创造力的城市,具有打造中国数字文创第一城的“天时”、“地利”、“人和”。周涛分析,成都的数字文创产业发展中,数字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是“天时”;大熊猫文化、三国文化、三星堆等世界级文化IP为“地利”;富于创意的成都数字文创企业善于在传统文化中“淘金”,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创造出一个个“爆品”,构成“人和”。

多重利好刺激

打造一个更优的生态体系

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已孕育出《王者荣耀》这样的全球领先手游团队,产生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万国觉醒》等精品力作。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包括游戏在内的成都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1049.23亿元,占成都上半年GDP的10.53%。

壮大数字文创产业发展,近年来成都从政策体系、融资渠道、平台建设、品牌塑造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成都相继出台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等政策;市级文产资金有效支持361个重点领域项目实施,金额达1.75亿元;实施数字文创产业引导项目扶持计划,给予1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提升文创通能级,放大文创基金效应,拓展路演孵化功能;新招引落地腾讯未来中心、当红齐天元宇宙数字文旅产业园,推动天府数字文创城等6个市级文创产业承载地功能再提升;此外,成都持续开展数字文创产业峰会、中国(成都)网络视听大会、天府文创大集市等品牌活动。

image008

▲《遮天》游戏 图片来源:星阅辰石官网

“在十多年前,互联网产业正在兴起的时候,成都相关部门就已经前瞻性地把数字文创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并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政企互动关系,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会听取和采纳市场主体的声音。”杨静一回忆起公司早期在成都的创业经历,在她看来,当时成都非常欢迎数字文创企业发展并在人才、场地,税收、资金等方面提供各种优惠,这坚定了企业扎根成都的决心和信心。

城市与企业彼此成就,十多年过去了,数字文创产业始终是成都经济发展的一大“关键词”,也成为当前城市建圈强链的“关键一环”。

将观察视角放大,全国数字文创产业版图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在企业培育、人才招引、资金扶持、产业链构建、特色文化资源融合、平台建设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相较于先发地区,成都数字文创产业仍需在政策、人才、资金等层面打破“成长的烦恼”。

2021年,成都规模以上文创企业数量增至2598家,同比增长15.98%。作为数字文创产业的一大构成,成都网络游戏用户超过660万,游戏企业增速全国第一,70.4%都是研发企业,研发占比全国第一,产业发展如何迈向高质量?来自行业协会的一些举措正在推出。

“本土游戏企业难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需要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引导作用。”陈成透露,目前正在携手业内同行做优做强一个“游戏出版与版权综合服务平台”,为游戏企业提供“前置审读”、“版号申请”、“安全监护”等服务。

“过去,一些游戏企业在内容制作完毕后申请不到游戏版号,这缘于游戏研发早期没有进行内容价值研判,我们曾帮助一家本地企业进行内容把关,巧妙植入成都传统文化,实现数字文创和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体现了内容创新,后来顺利申请到版号。”陈成说。

“国内游戏产业鲜有专业平台去帮助游戏企业做‘前置审读’,这块短板亟待补齐。”陈成分析,游戏研发人员大多对自己所在行业非常专注,而与游戏研发相关的法律法规、文化导向、价值判断等因素不容忽视,通过打造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去对标国家政策,帮助游戏企业提升作品品质,此外,还可以推动游戏企业增强游戏产品与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度。

陈成的目标不止于此,“公共服务平台在提供综合服务同时能够帮助成都数字文创产业打造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长远看,我们会争取面向全国进行业务和模式输出。”

对成都而言,一个更大的产业雄心是,2025 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超过 12%。瞄准实现既定目标,产业建圈强链的一套“打法”已经铺开。从产业细分领域发力,成都正在实施数字文创腾飞计划,聚焦数字影视、数字音乐、数字动漫、电竞游戏等7大重点领域,着力构建“双核多极两带”的数字文创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向着打造最适宜数字文创发展城市目标迈进。

(宋嘉问)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