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活力 培养版权人才——2022年四川省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扫描

2022-11-18 21:39  来源: 版人版语

2022年四川省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获奖名单日前在成都揭晓。经过7个月的征集、遴选、评审,组委会最终评选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一等奖5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0名,优秀指导教师奖5名,优秀组织奖10名。

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四川省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处长吴晓军道出了举办此次征文活动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征文活动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引导大学生关注版权事业产业发展,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版权的良好氛围。”

搭建平台

助力版权强省建设

四川省是西部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版权产业链条较为完善。四川省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是四川省版权局版权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版权人才的重要平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促进版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四川省版权局会同省教育厅面向全省高校组织开展了2022年四川省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记者了解到,这也是四川省连续第二年组织开展省内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

本次征文活动由四川省版权协会、省版权事务中心、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征文主题涵盖版权法律基本理论研究、版权法律现行制度研究、版权实践与前沿研究、四川省版权问题研究等。

作为征文活动的执行机构,四川省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黄春海介绍,协会面向省内高校开展了持续的宣传动员工作,针对师生的疑问进行答疑释惑,并组织专家完成了评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明显感受到今年的征文活动参加的高校数量有所增加,有效参赛论文也比去年增加较多,论文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显著提高。

吴晓军告诉记者,相较于去年,本届活动省内高校的参与面更宽,参与学校更多,鼓励动员非法学专业类院校学子积极参赛。针对法学专业类高校学子,鼓励动员他们积极关注国内外版权产业中的理论及实务问题,撰写有针对性的、更具创意的论文参赛。自征文活动启动以来,学生踊跃投稿,共收到征文600余篇。

绵阳市版权局是本次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的获得单位。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版权局局长温芬介绍,作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绵阳市版权局在2021年前就已经开展了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她认为,征文活动不仅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版权知识,提升他们的版权意识,也可以发现和培养版权方面的人才。同时,加强了政府与高校之间关于版权工作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推动版权管理工作。

“通过参与征文活动,参赛学生的理论知识、创新思维和文字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有效激发了四川省大学生的创新活力,引导省内大学生关注版权事业产业发展。”在吴晓军看来,通过持续不断地举办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能够培养大量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专业人才,他们将以更自信的脚步走入版权行业或走向社会。同时,版权征文活动也能起到宣传《著作权法》、普及版权知识的作用,有助于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版权的良好社会氛围,助力四川省文化强省和经济强省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锤炼本领

得到专业实践与历练

《非同质化通证数字作品著作权侵权风险与法律应对研究》《〈马拉喀什条约〉立法转化问题研究——兼评〈著作权法(2020)〉之相关条款》《影视化作品的改编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法益冲突与解决——以〈九层妖塔〉为例》……

从获奖作品的题目中可以看到,参与征文活动的作品选题多样、角度新颖。对此,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曾彤也有同样的感受。她观察到,学生们的选题有关注版权领域随着经济技术迅猛发展出现的热点问题,有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需要理论厘清与深入研究解决的实务问题,有出于个人爱好关注的生活中的版权问题……在曾彤看来,同学们对这些版权问题的广泛关注表明,他们开始主动积极且具有创造性地去思考和探索,而这正是《著作权法》所要鼓励的精神。

“为了写这篇论文,我前后看了3个多月的资料,查询了很多科普视频和资料,在了解了NFT当前的市场现状之后,又从技术原理出发去研究侵权问题……”获得此次征文一等奖的四川大学知识产权法专业研二学生胡晴雁告诉记者,参与征文活动让她对知识产权领域的前沿问题更加了解,熟悉了学界关注以及日后可以深耕的方向。在资料搜集方面,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进行文献综述,使自己的研究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论文写作中的多番修改,也让文章结构和文字更加完善和严谨。

同样获得一等奖的还有四川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大四学生徐洁茹。她从身边不断被改编的影视作品中发现,大家对于改编以及作品完整的理解存在差别,因此萌生了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的想法。获奖作品从《九层妖塔》案引发的争议入手,对比了法院两次审理的不同结果,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分析与思考。谈及参加征文活动的收获,徐洁茹直言,对于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了自己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也从获奖中得到了更多继续向前的力量。

作为本次征文活动中的优秀指导教师,西南科技大学副教授王鑫指导的学生共有6人获奖。为了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征文活动,西南科技大学将征文活动列入《西南科技大学第二课堂竞赛目录》,作为学生综合测评的重要指标。在王鑫看来,征文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产生了示范带动效应。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读”与“写”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此外,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注意运用多学科知识、多样化方法研究版权问题,比如,有学生已经将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到观点的论证之中。

的确,为了能够更加全面掌握学界、业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征文一等奖获得者、西南科技大学法学专业大四学生聂滢花了大量的时间了解国内外对于《马拉喀什条约》的应用以及各国的实践效果,进而提出从比较法维度借鉴国际立法制度转化,实现条约在中国的立法转化。

“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征文活动对学生们是一次专业的实践和历练。”曾彤说道。

培养人才

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要求

记者了解到,组委会考虑到参赛论文有理论研究、实务研判、案例分析等多种类主题,邀请了省内高校版权法专业教授、省高院知识产权庭法官、版权律师以及版权相关领域实务专家等组成专家评审组,兼顾理论与实务两方面。评选经过形式审查、软件查重和专家评审多个程序,以保证征文活动的科学公平公正。

“由于疫情影响,我们的评审工作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增加了评审的难度,也对评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本次征文活动的评委,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黄小洵感受深刻,所有论文经过形式审查后,对符合要求的论文经脱敏处理后由专家进行初审,评委从论文主题、内容、表达、创新四个方面综合评判,对参赛论文独立评阅。工作人员对评委打分汇总后,筛选出进入复审的论文作查重筛查。筛查通过的论文再提交专家复审。评委对随机分配的论文再次进行独立打分,工作人员对评分予以汇总平均,并按分数得出初步排名。最后,评委结合排名情况,对排名靠前的论文选题、理论水平、原创性等进行综合评议,形成最终获奖名单。“这样的制度设计保证了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公正的评审要求。”黄小洵说道。

四川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刘勇峰今年是第二次作为评委参加版权征文评审工作。在他看来,得益于省版权局和省教育厅的重视和领导、组织单位的密切配合以及评委的严格把关,今年大学生征文作品质量与去年相比,有较大提升。作品质量的提高与各高校及其教师极大重视征文工作有关。

刘勇峰认为,开展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是培养版权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综合两年的参赛情况,他对高校及学生们未来参加征文活动也提出了建议:学校要重视版权征文活动,特别是教师对于学生的选题要加强指导,在多角度涉猎的基础上,尽可能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选题的应用价值。此外,在作品创作上也要注意征文通知要求,注意学术规范,提高论文的整体学术价值。

对于未来版权人才的培养,吴晓军认为,知识产权是兼具理论性、实践性的知识复合型学科,因此,须充分运用协同培养理念,组织各项人才培养要素,促进教育模式创新,实现立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他建议,可以在省内高校、版权相关产业、版权实务工作者之间构建多主体多平台协同培养模式;推动各地高校整合校内教学资源,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合理配置校内教学、师资资源,实现培养知识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目标;搭建政校企实践平台的多主体协同培养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应对版权实务工作中切实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依托创新创业项目平台构建多主体协同培养模式,实现以创新创业项目融合产学研,以深度实践实现专业人才向高层次人才转化。

黄春海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根据版权产业的实际需要,确定版权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最理想的模式是理论和实务并重,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对实务问题有直接感受和全面理解,并能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务问题。

编辑:杨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