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制造强市”,成都底气何在?

2022-11-29 07:07  来源: 成都日报

一分钟,有大约1.7万块集成电路在成都诞生,110片柔性显示屏在成都出厂,4辆整车在成都龙泉驿区下线。工厂车间动能澎湃、“成都速度”持续刷新,全球一半笔记本电脑芯片、全国半数的高端柔性显示屏来自“成都造”……成都制造业的每一分钟,都生动演绎着新时代的中国精彩,时刻彰显着这座城市锚定“制造强市”的坚实底气。

从写进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的“制造业强市战略”;到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城之本、兴市之要;再到举行覆盖5900余人的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部署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今年以来,成都锚定“制造强市”目标频频落子,外界称之为“重新出发”“二次创业”。

当前,成都不仅面临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肩负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历史性使命,更具备“制造强市”建设的良好基础。因势而谋、乘势而进,这是成都“重新出发”的底气,更是“二次创业”的基础。

锚定“制造强市”,成都因势而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目前,两地围绕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任务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主攻方向,已签署“1+10”合作协议;在工信部日前公布的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选,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先进”。

作为“极核”之一,成都要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拓展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培育产业新增长点,做大做优做强制造业,以“制造强市”建设持续厚植城市服务“国之大者”的持久竞争力。

锚定“制造强市”,成都乘势而进。从手工业时期被称为“扬一益二”,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历史佳话,成都从来不缺乏“制造基因”。如今的成都,已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形成2个万亿级和8个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产业基础良好;同时拥有65所高校、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和21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9952家和8153家,科技创新资源富集;且在工业用电、物流、用工等方面具备明显的要素成本优势。

产业基础是根本、创新资源是优势、要素成本是强项,我们要深入分析、系统研判,把基础夯得更实、优势扬得更高、强项做得更强,全力以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产业发展新路。

无论是建设制造强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所赋予的机遇优势,还是历经多年培育发展所积累的禀赋优势,都是成都锚定“制造强市”的坚实底气。但对成都而言,目标坚定、行动有力,锚定“制造强市”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才是这座城市最大的底气。

□本报评论员

原标题:锚定“制造强市”,成都底气何在?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