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汇总 | 聚焦省委新闻发布会

2022-11-30 17:33  来源: 红星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11月30日讯 11月30日15:00,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举行,省委、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委农办等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取得五项重大成果

“这次省委全会取得了重大成果,作出的系列重大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11月30日,在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常委、秘书长陈炜介绍了这次全会的主要精神和取得的五项重大成果。

重大成果①明确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引

全会鲜明提出“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是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的主题,也是全省工作的主题。全会对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和取得的重大成果进行深刻阐释,对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入贯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部署等作出全面安排,同时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了深刻阐释,明确要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起来,一体学习、一体贯彻、一体落实,坚决把总书记为四川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重大成果②总结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以来四川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进展

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省委在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条战线作战的严峻复杂形势下,迎难而上抓大事要事、统筹兼顾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做法成效。这半年重点抓了四件大事:一是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抓好大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二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三是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四是筹备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同时,扎实抓了坚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等9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重大成果③明确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抓手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这次全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部署,深入分析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省内先发地区同欠发达地区协同共兴。这是省委着眼全省工作大局作出的战略谋划和部署。“四化同步”重在解决发展路径和内驱动力的问题,“城乡融合”重在重构城乡关系、塑造良好发展生态,“五区共兴”重在全域协同联动、在缩小地区差距中同步实现现代化,三者相互促进、互为依托,共同构成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四梁八柱。

重大成果④明确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保障

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是一项系统工程。全会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各项部署要求,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发展现实需要,从7个方面系统谋划提出支撑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一是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战略先导,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是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三是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重要保障,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四是把文化自信自强作为持久精神力量,推动巴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五是把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取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六是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鲜明导向,加快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七是把防风险、保安全作为底线任务,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重点任务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又着眼四川发展实际,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又与时俱进谱新篇,必将为四川现代化建设增添动力活力、强化支撑保障。

重大成果⑤明确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全会强调,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努力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并围绕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用力正风肃纪反腐等4个方面,对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明确要求。

如何理解“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总抓手?

省委副秘书长张道平介绍,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同时明确以此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本次全会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本次全会最突出的亮点。

四川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生动缩影,既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共性,也有基于自身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这次全会梳理概括了“六个期”,即工业化处于由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期、城镇化处于加快推进期、农业现代化处于提质增效期、信息化处于动能释放期、城乡发展处于深度融合期、区域发展处于协同优化期。这些特征说明四川现代化建设既有不少短板弱项,也有许多有利条件,这也决定了四川现代化建设之路是一个多重任务叠加、多重目标协同、多重路径并行的共进过程,必须从战略上进行系统谋划推动,更好适应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

针对总抓手的理解,张道平从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一要准确把握总抓手的丰富内涵。“四化”指的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就是要推动“四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城乡融合”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要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五区共兴”是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就是要根据我省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高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共兴。

二要准确把握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三者之间的关系。“四化同步”重在解决发展路径和内驱动力的问题,“城乡融合”重在重构城乡关系、塑造良好发展生态,“五区共兴”重在全域协同联动、在缩小地区差距中同步实现现代化,三者相互促进、互为依托,共同构成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四梁八柱。需要注意的是,各地情况不同,推进过程中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有各自重点和先后次序,区分轻重缓急、明确主攻方向,每年办几件关乎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三要准确把握推进落实的着力重点和重大举措。新型工业化重点要在优势产业高端化上做文章、在传统产业新型化上下苦功、在新兴产业规模化上求突破;信息化重点要推动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企业行业信息化改造、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城镇化重点要促进中心城市提升品质强集聚、周边城镇注重协同强配套、中小城镇突出特色强功能;农业现代化重点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城乡融合”重点要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厚植绿色本底、留住文化根脉;“五区共兴”重点要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做强支撑更有力的次极增长极、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

四要准确把握总抓手与总牵引、总思路的关系。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为工作总思路的基础上,这次省委全会提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把总牵引、总思路与总抓手放在一起、集中表述,共同构成新征程上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有利于全省上下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努力走出一条把握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体现四川特色、服务国家全局的现代化之路,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

解读“五区共兴” 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

在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郑备表示,“五区共兴”是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全会对推进“五区共兴”缩小地区差距作出三方面部署:

一是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着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全会对坚持成都极核引领、都市圈带动作出了部署。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省的46.4%,常住人口占全省的35.7%,是全省区域发展主引擎。全会要求,支持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建设全国重要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国际门户枢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深入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动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协作一盘棋、政策设计一体化,形成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梯次配套的区域网络布局,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二是做强支撑更有力的次级增长极,着力提升区域发展带动力。全会对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作出了部署。近年来,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势头非常好,为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奠定了基础。全会要求,坚持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强化政策支持、突出统筹赋能,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加快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落实“一区一策”推动省级新区高质量发展,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更大范围支撑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支持其他市(州)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特色发展。

三是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着力形成全域协同联动新格局。全会对促进优势地区更好发展、生态功能区更好保护、欠发达地区加快追赶作出部署。我省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大部分属于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全会要求,要把这些地方作为重点帮扶区域,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形成先发带后发、先富帮后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高水平推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

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推动四川制造向四川创造、四川智造转型发展

这次全会提出以工业为主体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四川有什么具体考虑和打算?

“下一步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推动四川制造向四川创造、四川智造转型发展。”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介绍,将重点实施“三个工程”,即在核心零部件、元器件、材料、基础工艺、软件等七个领域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我省重点产业技术和装备的安全自主可控和优势提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针对我省重点产业链薄弱短板和缺失环节实施强链补链工程,着力提升我省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稳定水平,奋力构建以工业为主擎的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而言:

一是重点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行动,组织制造业质效锦标赛。力争2027年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医药健康6个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支撑工业规模达到10万亿。培育和建设软件与信息服务、高端能源装备、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以及先进航空装备、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建圈强链”,结合各市州实际建设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扎实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发展。全面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环保节能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动对我省钢铁、石化、建材、中草药、白酒等传统产业工艺变革、结构优化、能级提升、方式转型,计划3年时间投资超1000亿元,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全省工业本质安全和绿色发展水平。同时,在全省产业园进行升级改造,推行“亩均论英雄”,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运行水平。

翟刚.jpg

三是加速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取得新突破。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5年在工业占比突破20%。要继续强化推动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钒钛产业、清洁能源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占规上工业比重要稳步提升。同时,要大力发展丘区山区智能农机装备、卫星互联网、中低轨卫星、机器人、无人机、预制菜、核医药、地热、智能检测装备、固态动力电池、新型智能传感器、视觉拓展等新赛道产业。要通过5年的努力,培育一批处于国内外领跑、并跑新赛道和具有生态主导力的“赛手”企业。制定未来产业培育方案,积极培育和引进量子信息、6G、自动驾驶、新一代轨道交通、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涵养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四是大力培育一批优质企业。组织实施“贡嘎培优”和“珠峰攀登”计划。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培育一批世界500强和千亿级企业,打造一批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营造有利于优质企业根植发展的土壤和生态体系。

五是持续推动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发展。抢抓“东数西算”机遇,强化先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拓展先进算力应用场景,探索建立数字生产力示范园区。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在农产品加工、家居制造等重点及特色领域建设30个行业节点。推进5G和光纤超宽带“双千兆”网络建设,开展6G试点示范,建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发展“芯屏星感端、存算软智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力争规模达到3.8万亿元。开展制造业数字赋能三年攻关行动,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超过2000家。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同时,要积极推进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数字政府,强化信息安全,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提升成都极核发展能级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此次全会提出的“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也都离不开城镇化,四川未来准备怎么样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田文对此进行了解读。

田文.jpg

“四川的新型城镇化仍处于加快推进期。”田文表示,将按照全会部署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方向,努力把天府之国建设得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具体将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全会指出,要构建中心城市引领、节点城市支撑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就是要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一是提升成都极核发展能级,支持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深入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强化成都都市圈核心引领作用。二是提升中心城市品质,重点培育发展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乐山等区域中心城市,强化集聚辐射功能,同时注重周边城镇协同配套。三是突出中小城市特色,增强发展活力,强化支撑功能,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更多城镇居民。

第二,实施城市更新和新型城市建设工程。全会作出实施城市更新和新型城市建设工程的决策部署,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四川实际,建立完善“以城市体检发现问题、以城市更新解决问题”的工作体制和机制,系统构建城市更新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城市双修”,加快补齐污水垃圾、排水防涝、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短板。聚焦“一老一幼”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增设等工作,打造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十四五”期间,全省将改造老旧小区250万户、增设电梯3万部。加快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和改造,推动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第三,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具体来讲,一是分类推进县城建设。科学把握功能定位,明确不同规模、不同区位、不同基础条件县城的发展方向,“一县一策”,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良好格局。二是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重点是推动污水垃圾、排水管网、老旧小区等17项建设任务,大力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三是深化百镇建设行动,继续实施中心镇“六大提升工程”“五项改革措施”,这项工作正在做,加快培育省级百强中心镇,引领带动全省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力争到2027年粮食产量提高到730亿斤以上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杨秀彬介绍,目前,四川粮食播种面积仅居全国第7位,粮食产量居全国第9位,农业大而不强、产品特而不优、品牌多而不响。

杨秀斌.jpg

针对这一农情,杨秀彬表示,将按照全会的要求,聚焦打造以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引领,加快农业现代化强省建设步伐,在推进上把握三个方面的重点狠抓落实:

一是在守牢建好天府良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上狠抓落实。只有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粮仓,只有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粮仓。要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落实“田长制”,严格执行“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推广高产品种技术,加快推进引大济岷、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毗河二期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逐步把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环境友好、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力争到2027年粮食产量提高到730亿斤以上,高质量实现口粮绝对安全、自给自足,建成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

二是在树立践行大食物观,做大做强做优“川字号”特色产业上狠抓落实。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要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要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川粮油、川畜禽、川茶、川菜、川果、川竹、川药等“川字号”特色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生产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力争到2027年全省创建国家级农业园区25个以上,省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00个以上。

三是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上狠抓落实。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康养、农村电商。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积极发展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益保险,确保种粮农民能增收、能赚钱。推进产村相融,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水平打造一批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力争到2027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6900亿元、农业及相关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7万亿元,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综合自川观新闻、成都日报)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