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市成都怎么干?向创新要动力,向协作要合力

2022-12-04 08:17  来源: 成都商报

近来,成都制造频频迎来“高光时刻”。

一场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让成都新型显示产业的骄人成绩“破圈”;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上,成都位居全国第9位,处于制造业扩张期城市;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发布了《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名列其中。

坚定推动制造强市战略,成都正拿出谋略、拿出实干、拿出业绩,以此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数字标定目标:面向“十四五”,成都要力争到202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全国城市排名进10争7,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较2020年提升25%,新增2个以上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达5个以上,新培育2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总数扩大至10个以上。

将目标细化,追问路径,成都制造如何瞄准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亦是成都制造的发力方向

高端化在于推动制造业各领域“微笑曲线”的底端向两端、特别是前端再延伸。成都正在实施的产业建圈强链行动,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就是在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的产业全链条发展体系。这不仅可以推动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率上升,还将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水平。在应对突发的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时,稳定可控的供应链至关重要。

智能化在于强化智能制造赋能。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将“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确定为全面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抓手,提出必须更好发挥信息化牵引带动作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信息化赋能工业化,就是要加快建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数字基建,鼓励各类制造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布局更多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赛道”。

绿色化在于创新绿色制造示范。成都正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绿色制造必须成为制造强市的鲜明特色。作为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成都以“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深化源头治理、扩大绿色供给、增强人口经济承载力,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建上努力突破。在产业上,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路径明晰,如何迈步?

——向创新要动力。成都有65所高校、110万在校生,有中科院、中物院等一大批“国字号”在蓉科研机构,还有西部(成都)科学城等顶尖科技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赋能产业发展,还需打通产学研、串起价值链。这其中,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要通过核心技术攻坚,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值得一提的是,纵览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强市,都有城市与企业相互成就的佳话。华为之于深圳,美的之于佛山,三一重工之于长沙,一流制造业企业代表着城市形象和影响力。这方面,成都仍少了能代表城市名片的企业。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中,做大做强“链主”企业、引来产业链上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是必要之务。

——向协作要合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牵头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创新联盟是协作,将进一步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强城市的产业实力;区(市)县明确优势强项、实现内部协同联动也是协作,目前成都加强重点片区综合开发,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成型成势,区(市)县通过毗邻地区产业链共建和飞地园区共建等模式,能够打破行政壁垒,释放更大效益。区域间的集聚和带动同样是协作。例如,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本身就是通过制造业的扩散,对珠三角地区乃至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也非常显著。成都需要学习深圳,在制造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不断推动更高级的生产要素向成都聚集,让成都制造从扩张走向跃升。

成都制造,澎湃向前。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开局,成都制造展现着万千气象。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原标题:制造强市怎么干?向创新要动力,向协作要合力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