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更有质感”的成都温度

2022-12-29 13:50  来源:成都日报  

绘画爱好者街头作画,描绘美好生活     图博成都摄影师 龚全意 摄

(一)

暖阳高照的冬日。

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余音尚在绕梁,成都凤凰山专业足球场上的“雄起”声便呼啸而来。12月23日晚间,2022中超联赛第32轮比赛在这里举行,3万余名球迷现场见证了凤凰山专业足球场的“中超首秀”。

灿烂的阳光、激情的比赛、沸腾的球迷,燃起冬日里的城市热度,活力再现、满血归来。

站在岁末年初的时间节点,回眸2022、触摸2022,最暖的温度——不仅是我们描摹这一年最贴切的表达,更是2100万市民最真切的感知。

最暖的温度,是牢记使命的初心。一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都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大力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共同富裕稳步推进。

最暖的温度,是为民惠民的恒心。一年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连续十四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冠军,文明的新风拂遍蓉城大地、幸福的生活点亮万家灯火。

最暖的温度,是应对挑战的决心。一年来,面对多轮疫情冲击和高温干旱、缺电保供、暴雨山洪等挑战,成都坚定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掷地有声,再次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时代日新月异,人是不变的核心。

“共同富裕扎实推进,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将此列入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目标,更专章部署“坚定不移提质幸福成都,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让市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市民的感受就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过去一年来,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而其中最浓郁的底色、最温暖的叙事、最耀眼的注脚,无疑是2100万市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二)

12月20日,国务院公布名单,成都入选6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同一天,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成都SKP,正式试营业。

从2019年签约、2020年动工,到如今试营业,一路走来,成都SKP承载着太多期待。对成都来说,它的诞生意味着第二个都市级商圈的加速崛起;对普通市民而言,它的到来,则意味着更新的消费场景、更潮的时尚生活,能满足更多元、更个性的消费需求。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基本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全部需要。城市,远看是风景,近看是生活。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更宜居的生态环境。2022年新年第一天,环城生态公园全环贯通。这条100公里长的“翡翠项链”,串联起121个特色生态公园,带领成都人解锁了越来越多的玩法:春天来一场环城骑行,夏天带着帐篷去露营,秋天邂逅“稻花香里说丰年”,冬天三五好友围炉煮茶……绿水青山,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更普惠的公共服务。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启动建设,越来越多的好学校、美艺术、潮运动来到了“家门口”,向往的美好生活就在社区;先后发布两批次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民生项目机会清单,背街小巷迎来华丽转身,城市更新更出新的生命力……一桩桩民生实事,于贴心处落地;一个个民生工程,于细微处着眼。

一年来,这座城市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从西岭观雪山、龙泉山看日出到环城骑行绿道,成都人的生态获得感一年更比一年强;聚焦“最大的民生”,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内首次降到2%以下;学有“优”教、老有“颐”养,今年秋季学期新投用幼儿园、中小学105所,新增学位9.2万个,目前已建成72个社区养老综合体;每3万人配置有1辆救护车,截至去年年底三甲医疗机构达54家,连续28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彰显着这座城市最熨帖的暖意、见证着党委政府可感知的初心,都托举起市民成色更足的获得感。

(三)

12月21日,在杭州西溪举行的“2022中国幸福城市论坛”,重磅发布“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成都再一次脱颖而出、登上榜首,连续十四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冠军。

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实至名归的,“成都市的幸福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当中一个很独特的存在”,论坛新闻发言人戴闻名表示,连续14年获得冠军,这是全体成都人民对自己所在城市的一个高度认可。

生活在成都,幸福感不仅是宜居的生态环境、普惠的公共服务,更是全新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社会风气。

以文化立城。今年以来,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考古中心……成都文化地标不断上新,城市人文特质更加彰显。如今,去成都博物馆观展、去城市音乐厅看剧、去天府艺术公园打卡……越来越成为成都人过周末的首选,文化地标越来越融入成都人的日常生活中,“三城三都”建设持续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以文明化人。“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过程中,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持续擦亮、文明高度不断刷新。城市风貌持续改善,我们的家园更整洁、更干净、更靓丽;从“爱心冰柜”、三环路上的“川A英雄”到望平街“六勇士”,文明的榜样就在我们身边;“碳惠天府”机制持续深化,绿色低碳的理念和生活方式“润物细无声”……

厚积千年的文化温度、蔚然成风的现代文明,不仅展现着这座城市历久弥新的人文之光、人性之美,更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一座城市更可持续的幸福感。

(四)

从今年2月首次迎战奥密克戎,专门出台方案保障应急状态下重点人群医疗服务;再到“8·25”疫情中,全体居民原则居家……今年,成都经历了2020年以来最严峻复杂的多轮疫情冲击。

进入12月以来,在全面贯彻落实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和“新十条”“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过程中,成都疫情防控工作已转入新阶段,“保健康,防重症”是主要内容。但奥密克戎来势汹汹,本轮疫情发展迅速,给经济社会和市民生活带来一定冲击。

面对新形势,成都迅速行动、迎难而上——602家发热门诊、诊室和哨点应开尽开,30家互联网医院在线服务,3039支家庭医生团队24小时守护;免费向市民发放超100万片退热镇痛药品;成都“12345”热线平台时刻在线……医疗系统的全力以赴、各行各业的共克时艰,共同守护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形势已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今年以来,成都走过了一段极为不易、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从今夏高温限电中旗帜鲜明地“让电于民”,到多轮疫情中反复强调“把对群众生活影响降到最小”……越是极端情况、特殊时期,越见这座城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赤子情怀。

安全,是人之最基本的需求。对老百姓而言,更有保障的安全感,不仅是在面对高温、疫情等突发事件时能有党委政府作坚强后盾,还意味着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今年7月,成都启动新一轮长期护理保险改革,自明年起将实现长护险全龄覆盖,让更多困难家庭多一份兜底、多一份安心;今年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6万套(间),配租1.5万套(间),让更多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体住有安居、住有宜居……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不断织牢织密民生安全网,才能兜住2100万市民“稳稳的幸福”。

(五)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成都将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赴新程,惠民生。新的一年,让我们真抓实干、担当作为,持续彰显为民初心、惠民恒心、安民决心,以心换心、温暖民心,推动幸福成都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编辑:邓思璐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