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超大城市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
奋力谱写超大城市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诞生记
岁末年初,一场重要会议:2022年12月29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
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上,《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审议通过。
《决定》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为主题主线,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聚焦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一总体目标,按照思想指引、总体谋划、重点任务、政治保证四大板块展开。
《决定》全文印发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决定》坚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揽新时代成都工作全局,立足成都实际,科学描绘了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蓝图”,为成都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对表对标中央、省委部署
在“国之大者”“省之大计”中明确城市发展方向
起草这份事关成都发展的《决定》,文件起草组工作之初,就明确要将中央的擘画转化为城市的实践;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与成都实际相结合。
“党的二十大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科学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我们主动在‘国之大者’中找定位、明责任、作贡献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坚持‘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清晰标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时代方位、目标愿景和着力重点,为我们在‘省之大计’中强担当、抓落实、促发展提供了路径遵循。”
起草组成员介绍,文件起草过程中,起草组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全会精神,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研究并落实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系统总结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推进“三个做优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智慧蓉城建设等重点工作形成的新经验新做法,“聚焦成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市领导牵头开展重大课题调研,研究提出具体贯彻举措,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各项部署在成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揽新时代成都工作全局,《决定》从“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深入落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四个方面作出具体安排。
在中央、省委的战略部署中找准成都现代化建设的努力方向,成都从国家、区域、省域、城市以及为民服务初心5个层面提出了“五个坚定扛起”的使命责任,并对照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重要特征明确了通过“五个率先突破”奋力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努力方向。
全面对表对标“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决定》突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把牢“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总抓手,按照“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坚持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提出坚持功能提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幸福提质创造高品质生活、智慧提能实施高效能治理。
可以说,对标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立足市情实际,一系列思想成果为《决定》起草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把握市情阶段性特征
明确成都现代化建设目标及未来五年的阶段性目标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亲切关怀下,成都从“一五”时期工业立市、到“三线”建设奠定家底、到改革开放大解放大发展、到借力西部大开发实现城市能级跨越提升、再到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了从传统手工业城市到新兴工业城市、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巨大跨越。
明确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是《决定》为成都找准努力方向的关键。
从能级位势看成都,新时代十年,成都经济体量、承载容量、全局分量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跨越2万亿元台阶、跃居全国城市第7,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3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迈入超大城市行列,全球城市综合排名跃升至第86位,这为全面推进成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从发展方式看成都。近年来成都发展连续迈上新台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市功能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但功能结构布局与资源配置需求不相匹配、公共服务供给与人口规模增长不相协同等现实矛盾日益凸显,城镇化率为79.5%,仅居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第19位。
从增长动能看成都。成都科教实力强劲、人力资源富集、创新基因活跃,拥有65所高等院校、622.3万人才、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21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1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先后赋予成都160多项创新示范试验和改革试点任务,使成都日渐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区和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地。
从开放格局看成都。成都已初步构建以“双枢纽双机场”为核心的立体通道体系,加快打造以自贸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国别合作园区等为支撑的开放合作平台,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突破2万列、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1,市场主体达360.9万户、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但门户优势和枢纽作用尚未完全转化为平台赋能、物流链接、流量运用能力。
从民生福祉看成都。成都连续14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但优质公共服务分布不够均衡、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共同富裕水平不够高等问题仍较突出,占总人口18%、13%的“一老一小”多层次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从城市治理看成都。随着城市规模、经济总量、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新市民和老市民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发展已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深刻变化、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经过综合研判,提出成都现代化建设处于能级位势持续上升期、发展方式调整转型期、增长动能加快转换期、开放格局整体跃升期、民生福祉提升优化期、城市治理深化变革期的六个阶段性特征,《决定》分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两个阶段确立了成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及未来五年的阶段性目标。
集中民智 凝聚力量
团结奋斗开辟事业发展新局面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高质量做好《决定》起草工作,2022年10月,成都成立全会文件起草组,在市委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在起草组成立到全会召开的两个多月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施小琳带头深入开展调研,统筹部署市领导牵头25个重大课题研究,推动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成果。
这一过程中,成都先后两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进行讨论,专题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并按程序征求了各方面意见。“整个过程,共收集到意见建议近300条,起草组把能够采纳的尽量采纳,力求精炼务实,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起草组成员说。
2022年12月29日,全会召开期间,与会同志踊跃发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吸纳。纵观《决定》的形成过程,反映出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智慧、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彰显了市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优良作风。
紧密结合成都发展实际,准确把握时代跳动脉搏、科学判断历史方位、顺应人民新的期待,《决定》提出坚持功能提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幸福提质创造高品质生活、智慧提能实施高效能治理,并作出“十个突出、十个全面”的具体任务安排——
突出功能协同、区域协调,全面增强极核引领能力;突出建圈强链、数实融合,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科教支撑、产研融合,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突出内畅外链、要素运筹,全面提升国际门户枢纽功能;突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全面提升幸福成都品质;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突出开放包容、自信自强,全面推进文化繁荣兴盛;突出良法善治、公平正义,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突出敏捷高效、智慧智能,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突出底线思维、有机韧性,全面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起草组成员解释,“十个突出”主要是安排近五年的重点工作,“十个全面”主要是谋划中长期成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任务。“这一系列部署为成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指明了实践路径,必将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成美好现实。”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白洋
原标题:奋力谱写超大城市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
编辑:段琪琳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