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0余年 这个村的“少年”年年一起团年
2022年聚会留影 图据受访者
■ 岁月易老,光阴易逝,80后的他们却没有忘记儿时一个个下塘摸鱼、满山疯跑的夏天。
■ 1月7日晚,在成都邛崃的一家中餐馆内,十余名80后相聚在一起,为重逢举杯。
■ 他们都来自邛崃市郭山村小叶沟。岁月更迭,身在四方,但连续10余年,他们每年相聚。在欢声笑语中,一起回到曾经的“少年”时代,一起找回岁月长河中关于小叶沟的记忆。
团聚
2023年春节还未到来,一场筹备已久的聚会已如期举行。
叶铭是此次聚会的组织者。早在一个月前,他就开始筹备。“每年从12月份开始,我们的小群里就在讨论什么时候聚会了。”
叶铭说,作为组织者,他会根据大家的情况,确定聚会时间、地点及菜品。按照往年的习惯,他选择了邛崃市区的一家中餐馆,这个餐馆有一个可以容纳10多个人的包间。
参与聚会的叶丽萍告诉记者:“我们小时候一起玩、一起上学。虽然大家平时联系不多,但聚到一起的时候,彼此之间毫无距离感。”
小叶沟的“少年”
黑色的瓦、矮小的墙、广阔的树林、叮咚的河沟……是他们对小叶沟的共同记忆。
“我们都生于(上世纪)80年代,大多姓叶,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既是童年玩伴,也是兄弟姐妹。”叶铭说。他们小的时候,小叶沟有一片树林,那是他们藏猫猫的绝佳场所;还有一条小河沟,是他们摸鱼抓螃蟹的宝地;还有一个小山坡,是他们玩累了躺下来休息的大床……
“我们那时候不像现在的小孩有那么多玩具,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找无穷的乐趣。”叶铭说,“有时候我们会几个人一起,有的人准备油,有的人准备菜,还有人准备柴火和锅……”大家各自从家里悄悄将这些东西拿出来,到他们的“秘密基地”野炊。
他们还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冬天为了准时赶到学校,天不亮就得出发。“那时候父母都忙着地里的农活,我们就几个小伙伴一起,打着火把去学校,年龄大一点的,就成了团队的保镖。”叶丽萍说。
儿时的小叶沟,大家的房子挨得很近,谁站在家门口喊一声,周围的小伙伴都能很快回应。参与聚会的叶凡说:“小时候我们很多人都仅一墙之隔,所以我们都格外珍惜每一年的相聚。”
青豆烧鸭
童年的回忆,往往只需要一股熟悉的味道就能唤醒。
每年聚会,“青豆烧鸭”是他们必点的一道菜,因为这道菜对他们而言,就是互相帮忙打谷子的味道。“我们农村以前每家每户都要种水稻,收割的时候都是互相帮忙,这个时候,主人家一般都要做青豆烧鸭子来招待前来帮忙的乡亲们。”叶铭说。
因此每次吃起这道菜,他们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块块稻田里,被水稻叶割伤的手臂还在隐隐作痛。
而周华健的《朋友》也是他们每次聚会必唱的一首歌。“‘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这段歌词就像是专门为我们写的,每次唱到这里,我们都会心有灵犀地看着彼此。”叶凡说。
“这里有我最宝贵的回忆”
叶建军1980年出生,是这群人中年纪最长的。“我当时就像个孩子王,带着他们漫山遍野地玩,跑累了就去地里扒几个玉米烤着吃。”虽然那段时光确实淘气了点,却也是叶建军宝贵的回忆,“每年都在期待这场聚会,看到他们都过得好,我也很高兴。”
叶建军留在了村里,成为了一名职业养蜂人。“带着一条狗、一个帐篷,一车蜜蜂就可以出发,终点永远是花开的地方。”每年,他有四五个月都不在家。
“养蜂这些年,山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省份都去过,但每到年底都会赶回来参加我们一年一次的这场聚会。”叶建军说。
叶铭作为一名电商,常年在各地奔波。“但每到年底聚会的时候,我都会尽快处理好工作赶回来,因为这里有我最宝贵的回忆。”叶铭说。
而且从今年起,他们打算每年两聚,而且可以带上各自的家属。
时间匆匆忙忙,人们聚聚散散,这群来自小叶沟的“少年”,10余年相聚不变,只为守住那份纯真。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编辑:邓思璐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