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城”里的民生图景
评论员 谢夏冬
党心与民心在这里交汇,政策与民意在此刻共鸣。
新年伊始,一年一度的省两会如约而至,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委员共聚一堂,建真言、献良策、话发展。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为支撑,着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到“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从“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带娃服务”,到“积极防控老年人跌倒”,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代表委员们都牵挂于心。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始终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纵观每年的“两会”,民生历来是最受群众关注的话题之一,也往往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重中之重。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小事汇聚成民意,形成大政方针,再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两会不仅记录“民声”愿望,也不断推进“民生”进程。
每年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解决一批民生难题;高校增加25所,增量居全国第一位;三级医院数量五年翻一番,居全国第一位;完成棚户区改造65.9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65万个,去年加装住宅电梯5800部……一串串数字生动地反映了我们身边的变化。过去五年,全省民生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成为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最温暖的底色。
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聚焦“最大民生”,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关注“一老一小”,推进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环城生态公园绿道全环贯通,串联起121个特色生态公园;12345热线等平台受理社会诉求超千万件,成为市民最熟悉的“民生热线”……更宜居的生态环境、更普惠的公共服务,过去一年,城市发展的成果正一步步转化为成都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生活体验。
民生改善跟时代同步、与发展相随,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将“惠民生”列入工作总思路,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把“为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作为这座城市必须扛起的时代使命。新时代新征程,“民生”二字以多种形式被反复提及,分量之重,可见一斑。
生活在经济总量跨越两万亿,人口规模超过2100万的超大城市,成都市民期盼着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奋力把民生蓝图变为幸福实景。
社会的发展,有大江大河的奔腾,也有一枝一叶的生长,唯有心系群众冷暖,才能写好民生这篇大文章。让我们一如既往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持续为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全力以赴。
编辑:葛泓雨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