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绘地图背地图 只为争取每一秒
▲120调度员正在接听求助电话
“您好,这里是120,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走进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的调度大厅,只见大屏上的数字不断滚动,调度员们坐在大屏前不停忙碌。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任何时候走进这里,都能感受到繁忙、紧张的氛围。
1月20日是“1·20”国家急救日。作为急救资源分配的中枢,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的调度员每天都要处理上千个电话。救护车的调度,关系到每一个急诊病人的生命。这些医疗资源调度最前端的人,是如何有效保障医疗资源及时、迅速到位呢?1月19日,记者走进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见证了这群“生命调度员”的工作日常。
2分钟
从接到电话到派车不超过2分钟
一张铺满整面墙的巨大屏幕,加上每个调度员面前的四个屏幕,让市急救指挥中心的调度大厅被大大小小的屏幕占据。每个屏幕上不停滚动着的数据,显示着纳入120智慧急救管理系统的400余辆救护车的实时情况。
“目前所处的位置是郫都区的哪一个镇哪一个村?患者是哪方面不舒服?别急,我们马上派救护车过来。”下午3点,一个来自郫都区的求救电话接了进来。调度员一边用耳麦接听,一边将患者情况快速输入急救指挥系统,并通知最近的医院派救护车前往患者所在的地方。3点零2分,救护车已经出发上路。
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调度组组长张颖介绍,调度员接到电话后,结合屏幕上所有的信息,准确对接相关医院,用最快的速度将救护车派出,整个过程不能超过2分钟。
目前,平均每天出诊的救护车有150多辆,春节期间还将增加救护车配备。张颖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好几年大年三十在调度室里度过。
3500个电话
高峰期所有人参与调度工作
“我们直接对接着5个中心城区以及郫都、温江、双流、新都、高新、天府新区等几个区(市)县的救护车资源。平均每天基本上要处理3500多通电话。”张颖告诉记者。
实际上,在她看来,每天3500个电话并不算多。2022年12月16日,单日近万个电话刷新了她工作近10年的纪录。那时,在新冠感染的高峰时段,调度室所有人忙到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高强度运转,持续了一周左右,张颖回忆,“中心所有人都加入到调度工作中来。”
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柴钰莹告诉记者,高峰时期,接听量激增,指挥中心成立了第二调度组,确保第一时间回拨那些因占线没能被及时接听的求助电话。“量再大,我们都必须做到‘件件有回应’,每一个电话都必须认真、耐心地对待。”
1秒
熟记地图为患者争取每一秒
调度室里,每一位调度员的桌上都放着一摞地图:第一绕城公路、新机场高速、各个高速公路入口出口……与标准地图不同,这些地图做工并不精美,都是用A4纸打印出来的,有些甚至还是手绘的。张颖告诉记者,这些地图都是他们坐着车,一个点一个点落实后画出来的。地图可以帮助调度员在最短时间内精准定位,对医疗资源进行快速分配。
“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接一个电话这么简单,要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求兼顾患方意愿’的原则调配资源,就必须对成都所有的街道、地名烂熟于心,才能第一时间知道最近的医院在哪里,最近的路该怎么走。”张颖说,成都有很多名字相同或者相似的街道,只有将这些地名地点深深地刻在脑子里,才能节约定位时间,更快更准将信息传递给救护车。
背街道、背地名、背医院、背路线、背高速路口……这些已经成为张颖的日常,即使是休息日,张颖也会把手绘地图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日复一日,小小的一张A4纸已经有些发皱,“早一秒,就为生命多争取一秒,情况有可能就会因为这一秒而出现转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曹宇阳 实习记者 胡瑰玮 文/图
编辑:葛泓雨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