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过程人民民主铺就成都“幸福底色”
高效能履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力提升市民幸福指数。驻足回望过去五年,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都画卷徐徐铺展。
面临我市每日产生生活垃圾量高达1.8万吨,并以每年约8%的速度递增的严峻形势,及时制定出台《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面对民众呼声强烈、社会广泛关注的老年人乘坐公交车问题,及时推动落实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年龄从70岁降到65岁;面对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深入企业、走进群众7万余人次,帮助解决“关键小事”3.9万余个……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自身职责,坚定人民立场、回应社会关切、厚植民主理念,依托28个基层立法联系点、1654个“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铺就成都“幸福底色”。
立法为民
用法规守护幸福美好生活
细数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成果,不难发现,“关注民生”是立法工作的显著特色,超大城市的“向心力”在一部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地方性法规中愈加凝聚。
立法关切民生,守护公园城市宜居美好的生活环境。《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移动源污染和固定源污染防治、重污染天气防范等工作进行规范;《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明确“城市绿心”的开发强度、生态红线等内容;《成都市三岔湖水环境保护条例》《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法规立足水环境保护,强化生态要素立法保障……条条落细落实的法规条文让“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魅力尽显。
“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成都市法律援助条例》修订后,放宽了申请门槛,扩大了免于经济困难审查的范围,使得法律援助受益群众范围大幅增加。修订后的《成都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明确要求逐步完善城市公共汽车车辆的无障碍设施,配备上下车踏板、扶手、轮椅专席等无障碍辅助设备或者器具,城市文明向善之风日趋充盈。作为全国首部社区发展促进条例,《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的制定是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深入城市治理“毛细血管”的缩影。从教育、医疗、养老,再到文化、体育、生活服务等等,条例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15分钟生活圈”有了法规支撑,社会治理“最小单元”的管理更加精细、服务更为优质。
在天府五街,一座移动式智能公厕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不仅能如厕,还兼有安全监控、应急求助,及借还雨伞、充电宝等功能。随着《成都市公共厕所管理条例》的实施,智能移动公厕等新设施在成都得到应用,“小厕所”彰显着整个城市的“大文明”,城市安全善治法治基础不断夯实。
回应民意
在问题解决中凝聚社会共识
在武侯区吉福社区里,一群老年人正带着孩子们做手工、玩游戏。直击社区双职工家庭上班期间无法带娃的痛点,市人大代表李含荣牵头开展了社区“共享奶奶”便民服务项目,发动社区老年居民帮助上班的年轻人照顾放学较早的小朋友,双职工家庭则为老年人提供各类关爱回馈服务。“一老一小”相互治愈,实现了儿童健康成长、青年安心奋斗、长者积极生活。
良好的营商环境既连着城市发展的“大动脉”,也反映着市民生活的“小切口”。“我是楼小助!”“马上到,马上办!”春熙路街道的一栋写字楼里,区人大代表韩萍带着附近几个银行的工作人员一同搭建了“春熙·楼小助”楼宇服务平台。企业怎么减负让利?现阶段如何定制贷款?服务现场,在专业人员解答下,10多家企业的负责人得到了满意回复。从“共享奶奶”到“春熙·楼小助”,这些因地制宜项目的背后,是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走基层、进社区”等活动。人大代表们怀揣责任,立足本职,发挥才智,城市发展的澎湃活力在一个个为民服务的“毛细血管”中被充分激活。
回应民意,既要有“绣花功夫”的细心,也要有解决系统问题的耐心和决心。城市的快速发展,注定需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对重大民生问题开展监督,在提质幸福城行动中提笔答卷。听取审议全市就业促进工作等报告,推动促稳岗、扩就业等举措落到实处;对公办幼儿园建设使用开展持续监督,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听取审议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报告,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保障效率等逐步优化……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广集民智
以机制建构实现人民民主
在《成都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修订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围绕“车辆准入条件”“驾驶员从业资格”“运价机制”等密切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立法听证,多方主体达千余人参与立法工作,收集归纳群众立法执法意见建议200余条,有效转化到法规条文中30余条……立法过程中,来自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声音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原有的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基础上,又新增了2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了全市各区域全覆盖。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建立以来,参与立法的群众范围越来越广,参与形式更多元,参与质量更高。既有高校院所、公检法以及律所、行业协会等专业力量,也有以社区楼栋长和党员骨干为纽带的普通居民,“原汁原味”的群众意见越来越丰富。基层立法联系点进一步拓宽了基层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渠道,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民主”与“民心”相通。在全市建成的1654个“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中,小到小区、楼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到城市产业发展,市民都可以通过“家”“站”直接与人大代表对话,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基于“家”“站”,更多富于生命力、创造力的民主实践应运而生。“新车棚用起来既方便又安全,好得很!”在金堂县淮口街道洲城花园二期的大榕树下,小区居民对新建的车棚赞不绝口。推动车棚建好的,就是县人大代表唐泽明发起的“小院联络点”,居民们在这里为改善居住环境共谋良策。
当春时节,万象更新。站在新的五年征程上,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倾听人民声音、反映人民意愿、回应人民期盼,让“幸福成都”更有温度、更具品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煦阳
编辑:邓思璐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