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小时,近百条意见建议 这场“重头戏”会议 21名政协委员献策城市发展

2023-02-23 07:39  来源: 成都商报

“这已是我连续第5次参加这场重要的座谈会了,希望今天能有机会继续提出自己的建议。”2月22日上午9时,成都市政协委员、香港新鸿泰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娟满怀期待,早早地来到了成都市金牛宾馆天府楼天瑞厅。她所说的座谈会,是每年成都市两会期间的“重头戏”——政府工作报告协商建言座谈会。这场会议一直以热烈、实在、犀利见称,今年也不例外。

9时30分,会议正式开始,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与21名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共聚一堂,面对面听取政协委员小组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能否加大生物医药领域的支撑和投入,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在保证市场公平的前提下,能否多给民营企业一点市场机会?”……两个多小时里,话筒在一个个政协委员手中传递,近百条意见建议可谓“干货”满满。

①关键词:企业

信心满满!

辞去总裁职位的想法也变了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共享城市发展机遇和红利。对我而言,就像一部大城崛起的励志片,让我当即改变了之前想辞去总裁职位的决定,我想接下来继续干。”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波的一句话,引发会场阵阵笑声。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邓波建议成都定期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在市场公平的前提下,加大对具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扶持培育力度。

“营商环境”是现场不少委员提及的热词。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袁昕谈到:“希望能搭建外企、国企、民企合作交流平台,组建成都市产业发展国际顾问团。”

②关键词:产业建圈强链

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

他们提出“金点子”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生物医药产业协作体系。是否可以合作推进国家生物经济先导区建设?”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雷鹏建议,加快制定成渝生物医药协同发展方案,在已有园区的基础上,合作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进一步汇聚政策资源等要素,着力培育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做大做强生物经济。

“如果能够在‘高精度双目视觉导航和感知’的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那么将会成为成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布局的重大突破口,实现未来赛道的‘弯道超车’。”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睿睿的这句话相当“提劲”,他围绕加快创新链建设、巩固产业链发展、优化资金链支撑、提升人才链导入提出了自己对于服务机器人这一新领域发展的建议。

③关键词:科技创新

加强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

加大支持力度

“科技创新”是现场不少政协委员提到的高频词。“建议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全力加速高水平科技创新-转化重大平台建设。”成都市政协委员、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材料与工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辉认为,成都在全国率先支持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他希望加大对本地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的应用落地支持,建圈强链,强化产业链协同机制,以破解“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难题。

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牟文平则坦言,加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产业链链主在产业创新中的引领、拉动作用,都需要成都加大支持力度,比如政策、基础设施,以及对优质链主企业在土地供给、环境配套、人才聚集、经费支持等方面,都要给予大力支持。

④关键词:民生

有关教育、就业、治理

这些民生建议很“暖”

“近60万青年人才落户成都,在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成都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商报社深度报道中心副主编赵倩用这组数据诠释了成都的吸引力,并提出打破“35岁”就业年龄门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让成都成为中国就业最友好城市的建议。

而成都市政协委员、民进青白江区总支主委石红樱则将关注点放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领域,她建议增添学校心理健康专业力量,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帮扶服务政府购买力度。

鉴于每年汛期成都均面临山洪泥石流灾害问题,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符文熹建议,增加微型气象站(仪)、移动通讯车和微震监测仪配备及投入,提升安全预警能力,同时建立政府应急部门牵头,涵盖景区管理人员和游客共同响应的联动机制。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编辑:杨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