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累计捐献全血9000ml、血小板220.5个治疗量 “高调”的她 带动更多人加入

2023-03-16 07:58  来源: 成都商报

▲王萍(前)和女儿献血完成后拍照留念

王萍是崇州监狱的一名民警。2002年,她第一次献血。截至今年3月7日,王萍已累计捐献全血23次、9000ml,成分血(血小板)120次、220.5个治疗量。不仅如此,王萍还带动身边的同事、朋友,加入自愿献血的队伍,成为无偿献血宣传服务志愿者。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王萍获得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为成都市唯一的获得者。同时,她还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的终身荣誉奖。

对此,王萍说,这是自己能做的一点小事,只是坚持得久一些,不值一提。相反,在献血和志愿服务中,她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动。

初次献血

响应单位号召“做好事”

2002年,刚参加工作4年的王萍,响应单位号召去参加献血活动,直到坐上采血椅,她的心情还是忐忑的。

“以前信息交流不发达,能了解到献血知识的机会不多。”王萍说,那时候老人总说,“献一次血,多少只鸡都补不回来”。对于未知的事物,有些顾虑,人之常情。

想到“做好事”“能救人”,王萍还是献了200ml。不过,献完之后她一点感觉都没有。这次经历让王萍开始了解更多献血知识。后来,王萍又主动献了400ml。

2005年,王萍所在的单位从万家山上搬下来,到成都市区也更方便了,王萍开始坚持每半年献一次全血。

2017年元旦,王萍第一次尝试捐献单采血小板后,除开生理期和确实其他事情耽误外,平均下来,王萍每个月都要捐献一次或两次单采血小板。

但是,一开始,因为崇州的献血点还没开设单采血小板采集,王萍需要从崇州到成都市区去。“一般是周末,自己开车。”王萍说,往返一次、加上捐献抽取时间,通常要四五个小时。

2021年,崇州新增设爱心献血服务站,可以单采血小板了。

每个月至少一次自费往返成都献血,如何坚持的?王萍说,自己没有其他爱好,只是觉得献血这件事有意义,很有幸福感和成就感。“比如上机采血的时候,我就想,这份血小板很快就会用到一个患者身上,虽然不知道他在哪,但也由衷感到高兴。”王萍说,这就是自己的“追求和爱好”,献血对自己来说,也不算什么远大理想,只是自己能做到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过是坚持得久一些。

主动“高调”

她带动身边人献血

王萍以往献血都是“静悄悄”的,连父母都很少知道。“这是一个‘误区’。”王萍逐渐意识到“自己献血一百次,不如带动一百人献血一次”的意义,王萍主动“高调”起来,献完血就在朋友圈晒图,慢慢地,加入的同事朋友果然多了起来。

“一开始是身边朋友同事知道我献血比较久了,他们也想献血,但是有些疑问和顾虑。”王萍说,问的人多了,她索性就建了一个微信群,给大家科普献血知识,群友有180多人。后来,在这个群的基础上,成立了崇州志愿者服务分队,从原本的科普知识,转变为通知献血屋开放时间发布、志愿服务时间安排等等。

2018年,王萍的女儿考上大学、外出读书。有了更多时间的王萍,又开始参与献血志愿服务活动。

后来,单位领导得知王萍和同事们献血的事,十分支持,在单位发起成立了四川省崇州监狱“琴鹤深蓝”青年志愿服务献血分队,“现在每年寒暑假,采血‘淡季’,还有警察日这类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单位都会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王萍说,像同事赵红、杨爱华,都和王萍一样,坚持每半个月献一次单采血小板,不仅自己献,还带上家属。殷波、罗建春两位女同事,因身体原因不能献血,但只要周末有空,都在献血屋当志愿者。

“最高兴的是,我们的孩子也受到影响,和我们一起参与献血、志愿服务。”王萍说。

收获多多

长期坚持一件事很有意义

王萍常常用自己的经历给对献血有顾虑的献血者做解释。“人体很神奇,在感知身体少了一小部分血后,会迅速地制造血液补上。”

为了能够持续献血,王萍一直很注意身体,每天步行往返8公里上班,周末跟丈夫一起跑5公里,单位组织运动会,王萍还是800米的冠军。“身体很好,也是献血带来的收获。”

收获不仅如此。王萍说,有时候在献血点,有不认识的献血者主动给她打招呼,“原来是他们上一次献血的时候,我们在做志愿者,可能是递了一杯水,或者他们不清楚的地方给解释了一下,但他们就觉得特别暖心,就记在了心里。”王萍说,献血者因为志愿者的一小点贴心服务,就觉得感动,实际上,志愿者们觉得他们能挽起袖子加入献血救人的队伍,更让人感动。这也是长期坚持一件事的意义。

从献血证到献血登记卡,每一次献完血,王萍都把这些卡片积攒起来,装进盒子里,如今,已经有了满满一盒子。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图据受访者

编辑:杨燕棋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