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树为碑,与花草为伴”,成都8位逝者清明节前集体公益生态树葬
3月19日上午,在成都市金沙陵园内,市民薄先生捧着母亲的骨灰安放在生态树葬区,再轻轻盖上土,放上一束淡黄色的菊花,送别亲人在此长眠。
清明节即将到来,为倡导节地生态、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尚,宣传生态节地的新型安葬方式,成都市锦江区民政局联合金沙陵园当天举行了“生态礼葬·与爱随行”公益生态树葬仪式,集体免费安葬8位逝者。
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公墓机构基本实现节地葬、生态葬全覆盖。今年全市35家公墓机构免费向市民群众捐赠1597个节地生态安葬墓(格)位,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绿色殡葬。
▲生态树葬现场
生态树葬,
“真正意义上的复归于自然”
3月19日上午,市民们捧着鲜花进入金沙陵园扫墓,以鲜花替代焚烧,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上午10点,公益生态树葬仪式开始,诵读安灵词、现场鞠躬、献花、集体安葬……在简短的告别仪式后,8位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陵园中一棵大树下,他们将在此长眠。
“终于完成母亲的心愿,入土为安。”市民薄先生是参与本次免费生态树葬活动的家属之一,他表示,选择这种方式“告别”既是母亲的遗愿,也能为绿色环保殡葬出一份力。在薄先生看来,通过生态树葬的方式,可以把对逝者的思念融入到树木花草中,融入到大自然,同时,又节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非常值得推广。
成都金沙陵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金沙陵园推出了壁葬、草坪葬、树葬等各种绿色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其中,树葬是生态安葬的重要形式,采用可降解骨灰盒将逝者骨灰安葬于树下,3至6个月内骨灰盒溶解,骨灰与泥土鲜花融为一体。树木可循环利用,是真正意义上“生于自然,复归于自然”的安葬方式。
金沙陵园从2014年开始举办免费生态树葬活动,每年会提供几十到几百个不等的免费树葬名额。截至目前,共免费安葬千余位逝者。
推行绿色殡葬,
全市捐赠1597个节地生态安葬墓(格)位
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公墓机构基本实现节地葬、生态葬全覆盖,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选择。同时,成都市持续开展节地生态穴(格)位捐赠活动,今年全市35家公墓机构免费向市民群众捐赠1597个节地生态安葬墓(格)位,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绿色殡葬。
节地生态葬,是指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采用树葬、花葬、草坪葬,以及骨灰立体安葬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安葬骨灰的安葬方式。
▲生态树葬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群众选择公益捐赠的节地生态葬穴(格)位安葬,不仅不花一分钱,还能获得政府奖补。2021年,成都市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成都市惠民殡葬政策的通知》,扩大惠民殡葬补助对象范围。其中,成都市户籍逝者骨灰实施塔葬、壁葬、一穴安放3个及以上骨灰等节地葬的,可获得一次性奖补1500元;成都市户籍逝者骨灰实施花葬、树葬、草坪葬、不保留骨灰等生态葬的,可获得一次性奖补3000元。
据统计,自2017年惠民殡葬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共为44万余名逝者家庭发放惠民殡葬补贴资金2.8亿余元,其中已有近6000名逝者享受节地生态奖补,累计发放奖补资金一千余万元。“选择节地生态葬的市民呈逐年增长趋势,这是人们传统观念转变的重要体现。”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3年清明节即将到来,成都市民政局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
绿色祭祀。倡导礼厅祭祀理念,采用鲜花祭祀、网络祭祀、居家追思、植树缅怀等绿色环保方式,在缅怀与追思中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不在街道、小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抛洒、焚烧祭祀用品,不使用塑料花、绢花等不可降解祭祀用品;选择花葬、树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法,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文明祭祀。弘扬厚养礼葬、慎终追远和孝道理念,采取家庭追思、书写祭语等方式,追忆先人感人事迹和良好家训,让清明祭祀成为缅怀先辈、传递亲情、传承优良家风家训的重要载体。
安全祭祀。提倡低碳、节能和错峰出行,避免交通堵塞,确保出行安全;严禁野外用火,禁止焚烧纸钱、禁止燃放鞭炮,严防发生森林火灾。
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带头树立文明新风,做绿色文明祭祀的践行者、引领者,做节地生态葬方式的宣传者、推广者;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倡导新风,爱护环境,确保清明祭祀绿色、文明、安全。
红星新闻记者 张肇婷 摄影报道
编辑:段琪琳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