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科幻校园 | 酷炫校园!武侯区学校里有“黑科技”
红星新闻网(记者 葛泓雨 实习记者 邓人豪 何依瑾)3月24日报道 科学和科幻是互相成就的,有了过硬的科研实力,科幻小说中的设定和影视剧中的场景才能立起来;有科幻这样的“软实力”,大众会更容易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今年,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将于10月18日至22日在成都市郫都区成都科幻馆(暂定名)举办。伴随着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越来越近,成都这座城市里隐藏的科幻元素也渐渐显露“端倪”。红星新闻网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小学、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探寻藏在校园里的“黑科技”。
会下棋的机械手
“人工智能”为学生插上科技翅膀
记者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看到,这里有一台校园微笑机,记者现场体验时发现,只需要站在固定位置,该机器就可以对体验者进行人脸识别拍照,并根据体验者的笑脸程度,给出一个“微笑值”,并且通过大数据来分析体验者的年龄、性别等信息。
记者在该基地看到,这里有会跳舞的“集控式人形机器人”、能独自完成整个场馆的讲解任务的“交互式机器人”、会下棋的“机械手”、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现实场景信息的“混合现实技术(MR)”,还有智慧交通系统、无人驾驶投影屏、智慧生活沙盘等一系列人工智能应用产品。
能独自完成整个场馆的讲解任务的“交互式机器人”
“我们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主要是以校内校外课程加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从课程和活动两方面来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教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小学科学教师李艾莲介绍道。
“在基地学习的内容和课本上学到的完全不一样,在这里我可以学到更多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能锻我的动手能力,让我获益匪浅。”该校五年级学生张美宁告诉记者。“我以后也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智慧交通系统
据悉,该基地以人工智能教育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兴趣,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对前沿科技的了解为目标,为全区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意制造、创客、智慧航天等前沿的创新课程,基地集科普、教学、培训、竞赛、互动体验、成果展示于一体,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航天航空点燃少年蓝天梦
记者在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看到,这里有一台载人飞船模拟返回舱,记者坐进返回舱戴上VR眼镜,并在旁边的操作界面上选择不同的体验主题,便可以体验身临其境般的太空冒险之旅。
模拟返回舱
据介绍基地教学老师张西多介绍,整个基地分为“交互体验区”和“教学区”两大部分,其中“交互体验区”设置了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及深空探测领域的多个体验项目;“教学区”为“月球教室”“火星教室”以及“科普长廊”,开展以月球探秘、动手造卫星以及卫星测控等主题内容的教学课程,可以让学生系统、深入的学习相关的航天知识。
模拟指挥室
当被问到“为什么会想到基地来学习”时,该校学生肖梦娇告诉记者,“我想知道除银河系以外,还有哪些新的星系,还有什么星球,以及那些星球有什么特点,我就特别想要了解。”
深空探测区
“我觉得这堂课是非常好玩非常有趣的,今后我想当一名宇航员,去看一下真实的太空是什么样子的。”另一名同学张惟楚补充道。
据悉,该基地于2021年落成,整个基地占地面积640平方米,是一个集观展、互动体验、创意制造、教学培训为一体的航天科普教育平台。
大手牵小手,科学家进校园
记者从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获悉,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呵护青少年“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好奇心,3月22日,区教育局、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大手牵小手,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走进武侯校园,在校园掀起一股追“星”热潮。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演讲团、中国权威科研院所多位专家走进校园,为武侯学子送上一场“科学知识盛宴”。
科学家进校园
“白爷爷的讲座让我深深认识到地球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我要向白爷爷那样留心观察生活的每一个现象,探索生活里的奥秘,因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成都市簇桥小学学生马欣妍说道。
“近年来,武侯区教育局扎实推进科普教育,以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科学技术能力提升和科学素养培养为主要内容,着力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武侯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武侯科技科普教育还将继续以科普活动为载体,依托高校院所、科普基地,将中小学科学素质提升渗透到各项活动中,使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邓思璐 责编:董乐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