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文明底色 提质幸福成都 成都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综述(上)

2023-04-01 09:00  来源:成都日报  

▲独具特色的武侯祠大街卧龙巷

▲改造后的枣子巷13号小区

编者按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关系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更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综合魅力。绿满蓉城的春意美景,崇德尚礼的成都市民,共同绘就着成都最鲜明的文明底色。

自2009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至今,“文明城市”一直是成都人民倍加珍惜和呵护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成都把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幸福样本的重要举措,以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为契机,把迎大运和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结合起来,倡导市民培养形成文明风尚。

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成都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系列综述,关注成都新时代文明创建给城市带来的变化,回顾文明创建的积极行动、文明风尚的培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文明之花绽放在成都。

“变化真快,没想到这里成了观光休闲的新景点。”3月28日,离开成都多年的杨枫来到金牛区西南街闲逛时,被眼前的一幕幕惊艳到了:盛开的紫藤花爬满外墙,小巷春色怡人,加上那满满的烟火气。

西南街社区原是一片老旧院落,居民调侃的“稀烂街”。西南街的蝶变,是成都市不断铸造公园城市文明之魂,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缩影。

人民城市为人民。成都始终把“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作为创建的目标和行动指南,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让每一位市民在点滴中感受变化,在变化中体验幸福。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升级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是打造具有显著创建带动力、国际影响力、区域辐射力和价值引领力的文明城市范例。

当下,在连续五届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成都欲再接再厉、乘势而为,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从文明出发 让民生落脚

“幸福清单”变成“责任清单”

“道路干净了、通行方便了、停车有序了。”老旧小区北顺城街39号院的变化,让住户周阿姨心情舒畅,“这样的小区,怎能让人不爱?”

“市场空间更宽敞了,路面也更干净了。”成华区横桥便民菜市从“满地污水下不去脚”到整洁的地砖,让居民感受颇深,买菜的周婆婆说,“市场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

在温江区南熏大道上,一座“24小时留灯书屋”成为大家免费看书的地方。除了阅读活动,这里还有读书沙龙、书画展、功夫茶道等,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与人文关怀。

文明城市创建,涵盖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从文明出发,让民生落脚。成都把“民生幸福”转化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将“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

聚焦市民居住更加暖心,2022年,成都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01个,累计推动3257条背街小巷实现“蝶变”;聚焦市民生活更加舒心,优化配置科教文卫等公共资源,完善便民服务功能,加快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聚焦市民生活更加赏心,筑牢绿色生态本底,开展“五绿润城”“天府蓝网”行动,建设以“锦城绿环”和“锦江绿轴”为主体的城市绿道体系,持续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公园等重大生态项目。

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一条条背街小巷精致如画,一个个集贸市场提档升级,一座座公共卫生间明亮整洁……成都市把成都市民的“幸福清单”变成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责任清单”,让市民在创建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打好创建制度“组合拳”

以“令”为纲查漏补缺

2022年5月,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扩大)会议召开,要求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此后,一次次调度会、一次次现场督导、一次次工作推进会……全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将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让市民满意,正是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终极目标。因为目标明确,所以力量凝聚。一个个从上到下、无缝覆盖的创建体系逐渐形成,一系列常态化、长效化的管理措施推动着体制创新、管理升级。

成都市首个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出台,推动成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长效化的阶段,与成都市其他关联法规共同为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提供法制支撑。

为系统解决成都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成都制定《成都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十条措施》,提出要全面推进“文明细胞”梯次培育计划,开展“文明行为+”行动,培育市民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而后,配套出台《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方案》,由此形成一“纲”一“目”,以“双文件”统筹布局,协同实施,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做到纲举目张。

为了强有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成都市出台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四个一”常态推进制度,建立每周一巡查、半月一拉练、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测评常态推进机制,全力构建工作闭环。为跟踪问效创建任务落实情况,市纪委监委等四部门要求“一把手”们履行创建工作第一责任职责。

有立要有破。创建工作越到攻坚期,硬骨头就越难啃。这其中当然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如何一如既往、从始至终地调动起全社会的积极性,合理的曝光方式、奖惩机制必不可少。

以巡查为依托,有效发现问题,推动整改。针对全市近3000个重点点位及随机抽查、开展3轮6次巡查,开展“十大不文明顽疾”专项整治行动,发现20多万个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推动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以测促创。委托第三方开展3次综合测评,在全市通报测评结果,动态反映工作成效,并将成绩纳入区(市)县、市级有关部门的目标绩效考核。

以攻坚为抓手,解决创建重难点问题。实施“一线工作法”,专项逐一对农贸市场、老旧院落等弱项、“文明顽疾”点位开展现场专项督导,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

全市一盘棋

唱响全民参与“大合唱”

道路整洁了、小区漂亮了、环境更好了、买菜方便了、通行舒畅了……文明创建为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每个人也为城市文明献出自己的力量。让城市更文明,让市民更幸福,如今的蓉城,已形成人人参与、全民共享创建成果的良好局面。

为提升人居环境,让人们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成都全面启动“迎大运盛会 创文明典范”专项行动,从实施小区(院落)提升行动、市政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背街小巷提升行动、农贸(集贸、批发)市场提升行动、交通秩序提升行动、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六个方面入手,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

为营造洁净美丽的城市环境,打造文明典范的共享之城,成都开展家庭、社区和单位等环境卫生大扫除,机关、企业、街道办、社区走进小区院落、深入背街小巷、来到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场所,从院落公共区域到垃圾池、绿化带,再到楼道,清扫垃圾、铲除“牛皮癣”小广告、修剪枝叶,清运大件垃圾……

城市面貌不断改善的同时,广袤乡村也昂首阔步向着美丽未来前进。

平坦的柏油路连接家家户户,两旁竹林掩映,屋舍俨然,车辆在路旁停放得整齐有序,丰富多彩的文化墙吸引路人驻足……步入全国文明村——龙泉驿区桃源村,优美的人居环境令人心旷神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除了能为村民提供生活服务,还开设了读书室、健身室、茶艺室、古筝房等特色载体,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创建‘全国文明村’并不是为了一块牌子,而是要将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村民,让村民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宁、更幸福。”该村党总支书记张军说。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如今,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从上到下,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处处都能感受到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强劲脉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霞 文/图

编辑:杨燕棋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