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式学习推进劳动教育 让校园文明一“麦”相承
给麦子画自画像、为麦田写一段寄语、写一份麦苗生长的观察日志……这是温江区光华实验小学“麦立方”课程统领下的“一麦相承”跨学科统整劳动教育项目式学习活动内容。学生们通过调查麦子的前世今生,在播种麦子、管理维护、收割、研磨成粉、制作小麦成品的过程中,以项目式学习作为校园文明的“助推器”,让学生在校园里“一键”读懂古蜀文明。
麦子是怎么从一粒种子变成面粉的?麦子里藏着哪些耕种文明?在校园种植区,学生们分班级认领了各自的“麦田区”,从麦田的播种、出苗、分蘖、拔节、返青、越冬、抽穗、开花、结实成熟丰收的过程中,精心耕耘、悉心养护,做好校园里的“麦田守望者”。学生通过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体验小麦种植的乐趣,激发主动性、创造性,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依托“麦动”劳动教育课程,将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融入其中,加入烘焙、手工等项目制学习,以劳动教育的跨学科统整项目式学习推动劳动教育的“全面升级”,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传播校园里的耕种文明。
学校开设了“麦秆手工”课,让学生以麦秆为材料制作精美的手工作品,并开展义卖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通过开设手工烘焙课,让学生做春卷、做面包,“玩转”麦子的同时倡导餐桌文明,通过多元劳动教育课程以及跨学科融合活动,让“谦逊品性、饱满才华、实力远播”的素养扎根学生心底。
文明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色。作为四川省文明校园,近年来,温江区光华实验小学立足“麦芒”文化,秉承“颗颗饱满,迈向光芒”的育人理念,依托校园的“麦动”劳动课程体系,通过跨学科统整项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搭建三级“微光汇”平台,围绕“生命教育·至美主张·麦芒文化”的顶层设计,构建“三一”德育实施体系,让每一位学生从自主走向自立,从自立走向自强,从自强走向自如,“颗颗饱满,迈向光芒”,成就幸福人生。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谢函颖
编辑:段琪琳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