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成都“公园城市”如何开展可持续发展新探索
城市因人而建,因人而兴。人则依城而居,与城共生。步入新时代,人与城之论当有与时俱进的内涵与要义,城和人之谋应具时代所赋予的丰富意蕴与全新智慧。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世界的东方——今日,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和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四川成都合并开幕。
传导更为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催生更为丰厚的交流成果——今日的论坛上,海内外城市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话时代人城,全面展示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与实践,完整呈现一座公园城市从“首提地”的起步到“示范区”的进阶,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更为创新、完善和可行的范式,为未来“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建设、深入推广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开新局谋新篇。
公园城市论坛 以成都展现中国城市发展新图景
公园城市与可持续发展,词义指向不同实则根本相通。在城市转型过程中,公园城市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解码”,是在我国推进生态文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关于城市发展范式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考察时提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领。2022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至此,成都的“城市名片”中增添公园城市——这一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成都开启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的探索,阔步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一路走来,这座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合,朝着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快步疾行。
走过必留痕。
2022年5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对标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编制出台《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27个方面69项重点建设任务,“清单化+责任制”推动示范区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功能平台、重大改革试点、重大政策行动。
从绿色生态本底、宜居美好生活、宜业优良环境、现代治理体系四个维度构建起示范区建设三级指标体系。采取“全面建设机会清单+系列专项规划建设机会清单”形式,滚动发布《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机会清单》……
与全市上下加快加油加力把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美好蓝图做成实物量、实景图的同时,成都以开放之姿,广邀海内外各界专家学者求智问贤,为公园城市建设集思广益——
2019年4月22日,第50个“世界地球日”,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在天府新区举办,主题为“公园城市·未来之城——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与路径探索”,宣读《成都共识》,发布《公园城市——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
2020年10月24日,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以“公园城市·未来之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为主题,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和《公园城市发展报告(2020)》。
今日,在合并开幕的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和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发展报告(2022年)》《公园城市指数2022》《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导则》《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周边未来公园社区总体规划》《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价值评估》等多项重要成果逐一登场。
可持续发展论坛 新发展理念的“成都表达”
成都,同样是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的永久落地城市。作为展示城市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的重要国际平台,论坛始于2017年。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联合国人居署签署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行动计划》。作为落实中国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的重要成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示精神和推进“一带一路”合作行动计划,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下,自2017年起“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已在成都市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
几年来,论坛共有60余个国家高官代表、50余个国际城市市长、40余家国际机构、百名中外企业家等参与,共发布近10项研究成果,700余篇报道在联合国官网、中央电视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等几十家中外各类媒体平台发布,重量嘉宾云集,影响广泛深远。
在成都,历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形成了极为丰硕的成果。
第一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亮相”即是高规格,正式发布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成都宣言》。宣言倡议:构建包容开放的城市发展环境、践行绿色低碳的城市理念、完善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治理的共享与创新。论坛正式发布首批五个“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包括四川省成都市、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四川省阆中市、贵州省荔波县和吉林省长白山池北区。正如出席论坛的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执行主任华安·克洛斯(Joan Clos)所说,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我们应该不断地利用中国的这些经验,分析中国的成功例子,以及怎么样不断地改进改善。”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展示中国经验的重要机遇。
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与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共同发布了《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导则》《城市可持续发展框架》等文件,举行了联合国人居署成都项目办公室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等重要活动。
第三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以“与世界对话、谋绿色发展”为主题,城市中心和联合国人居署基于对成都可持续发展的跟踪研究,联合发布了《成都可持续发展导则》,以成都为案例总结推广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经验。
第四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采用“成都主会场”与“线上云会场”相结合的方式,聚焦新形势下未来城市发展新需求,分享可持续发展最新理念、技术与最佳实践,30余位跨国企业中国区高管齐聚成都,深入了解我国内陆市场的开放,寻求市场合作新的机遇。
第五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除了成都主会场以外,同时在奥地利维也纳、韩国首尔、英国利物浦设三个国际分会场,发布《“一带一路”城市互联互通指数报告》《绿色城镇化共识》以及联合国人居署与成都高新区联合发布《成都未来科技城可持续规划导则》。
成都“四大结构”优化调整 示范区建设征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两大论坛都选择了成都,绝非偶然。
近年来,成都结合自身城市发展实际,围绕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共同达成的成果文件——“2023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项目标中健康生活方式、现代能源、充分就业等具体目标,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念、做法和成果,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证明、展示和推广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样本。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以平衡合理为目标推动公园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成都鲜明提出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聚力提高城市核心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全面优化城市空间人口、产业布局,推动超大城市瘦身健体。
以产业“建圈强链”为引领推动公园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成都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创新打造绿色化产业场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着力打造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和零碳经济发展示范区。
以加快建设高品质绿色运输体系为支撑推动公园城市交通结构调整。成都加快推进绿色出行体系建设,着力优化货物运输结构,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车辆新能源化,建设智慧交通运行平台。
以清洁高效为目标推动公园城市能源结构调整。成都持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完善能源供给网络、启动城市储能工程,全面提升能源输配效率。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定实施节能减排降碳综合方案,开展重点领域节能工程。
同时,成都以创新生态链为牵引提升公园城市低碳技术突破能力,以生态价值转化为抓手推动公园城市生态碳汇能力,以提升治理能力和城市韧性为目标推动建设“智慧蓉城”。
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指引,实现超大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成都未来可期。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蔡宇 成都市发改委供图
原标题:看成都“公园城市”如何开展可持续发展新探索
编辑:张烁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