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智慧 探寻绿色宜居“城市范例”

2023-04-26 17:57  来源: 红星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 实习生 郭佳欣)4月26日报道 聚焦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交流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新模式,分享国内外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践做法和创新经验。今日,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和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发展报告(2022年)》《未来城市顾问展望》《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案例研究》《公园城市指数2022》重磅报告及研究成果,呈现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宝贵经验。此外,“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宜居城市专题工作组,在本次论坛正式成立。

0426_1

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实践”为主题,在四川天府新区设置主会场,在新津区、大邑县分别设置分会场。从公园城市宜业环境、民生福祉、优美形态、治理效能、天府新区创新实践五个维度分享公园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探索新发展理念下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以“绿色低碳引领城市转型发展”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形式,在四川天府新区设置主会场,在龙泉驿区、都江堰市分别设置分会场。在主会场举办4场平行分论坛,分论坛将从绿色低碳的城市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交通结构、能源结构四个维度分享城市实践经验。

0426_4

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林草局、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导,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共同承办。

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联合国人居署、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0426_3

0426_2

探索低碳街区 更好实现碳中和

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中国规划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保军在演讲中提到,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城市地区的地表面积虽然不到2%,但却消耗了近80%的能源,同时产生了超过60%的碳排放。因此城市的低碳发展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这涉及到建筑用地、能源产业、交通等方面,具有综合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不同的空间尺度减碳重点也不同,从几百公顷到几公顷街区尺度下,可实现能源可调节、资源可循环、交通可以步行,因此街区层面是可以更好发挥规划的系统性减碳作用的一个空间单元。进入城镇化的后期,城市建设很多情况下是在中微观尺度展开,因此低碳街区的探索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而从2021年起,住建部和上海市合作五大新城绿色低碳试点区。在五大新城各选择两个1到3平方公里的街区打造低碳示范样板。探索出规划阶段,形成低碳总控一图一表一导则,建设阶段开展专项审查,管理阶段搭建碳排放计量平台和供应商、企业库。最终通过规建管运的一体化统筹,推动低碳街区实施落地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公园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理念和思想的深化完善

“我们认为公园城市是对工业文明城市发展理念的反思和超越,是对传统城市发展理念和思想的深化和完善,是对国内外先进代表城市发展经验模式的凝练和提升。”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高国力在论坛上对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给出了一些建议。他建议,作为整个公园城市建设的引擎所在,需巧借外力、苦练内功,共建国家创新发展驱动增长极。要拓展空间、建圈筑群,打造国家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美丽城乡,共同支撑公园城市建设的能级提升。

“公园城市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技术操作路径上必然涉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模式探索,成都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在这方面要勇于探索,为整个全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整个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内在动力,探索一些可行的路径和模式。”

同时要转型提质、协同联动,建设国家内陆高水平开放型的经济发展引领区。更主要的是着眼于进一步提升成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同时联动重庆,集聚整合全球的高端要素资源,妥善处理好成都在建设公园城市过程中如何开放包容,借鉴国际全球的高端的要素资源,转化成公园城市建设的动力。

智慧城市是城市进化 一个未来方式转型

智慧城市关系到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是整个国家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或者核心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围绕智慧城市发展进行了分享。“经过这么多年建设大家对智慧城市基本逻辑有一个共识,就是要有城市感知体系,体系基础上构成一个城市大数据,数据基础上形成一个数据统一平台。”这个平台基础上我们再来开发建设相关的百花齐放的应用,比如医疗、建筑、规划、教育。这个逻辑来讲,智慧城市有一个很特殊的点,从过去的纵向耦合到现在的横向耦合,就是共享的概念。

智慧城市应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郭仁忠谈到,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工程,是成长性工程,“你做了一个系统以后要不断迭代更新。像微信已经到了8点几的版本,是一个团队做的,如果用几个团队来做绝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信息工程一开始做完以后交给甲方,相当于母亲把孩子生下来了,孩子交给父亲养就完事儿了。要养育更要成长,所以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工程。”

郭仁忠最后谈到,现在是信息革命,是数据依赖、算力驱动。这是人类历史文明的新阶段,“我们所有思维模式、管理模式都要做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一个转化。智慧城市它是一个现代背景下的城市进化,是一个未来方式转型,所以我们必须站在这样一个历史高度来认识这样一个问题。”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杨燕棋 责编:董乐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