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爆了!成都足球如何“狂飙”117年……
2023年
成都凤凰山看球彻底爆了
10万人抢票、8分钟售罄
4个主场
场均入场人数39531
成都球市重回巅峰
成都球市为何如此火爆?
现代足球如何“落户”成都?
翻开《成都市志·体育志》
或许我们能找到答案
光绪三十二年 四川体育专科学堂开设足球课
据《成都通览》记载,清代成都就有“脚踢皮球”,清光绪三十二年开办的四川体育专科学堂就开设有足球课。光绪三十三年至光绪三十四年间,在成都高等学堂附设中学内,晚饭后也常有学生在操场里踢足球。
1914年,成都最早的足球场——华西协合大学足球场建成,在成都足球史上留下了鸿蒙初辟的一笔。
▲华西协合大学足球场 图片来源:成都市情网
至20世纪20年代,不少大学和中学都陆续建起足球队。成都大学、外国文学学院等学校的体育教师还组建了“西川足球队”,足球活动在学校得到了推广。
抗日战争开始后,从外地迁来的不少大学也建有足球队,这些球队间经常进行比赛,足球运动在成都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
▲ 华西足球队队员 图片来源:成都市情网
1943年和1944年,由沪、港等地组成的东方足球队两次来蓉访问比赛。
他们同驻成都的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北平燕京大学、山东齐鲁大学和华西协和大学)组成的联队,在华西坝草坪球场进行比赛,吸引了数千人到场观看,足球运动在成都掀起热潮。
50年代后期 足球运动风靡职工
新中国成立后,足球运动在成都得到快速发展。
1951年,成都市为响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全国足球比赛的号召,在华西坝足球场举行了足球选拔赛。1953年1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体育训练班足球队来成都指导工作,并同成都市的足球队进行了表演赛,促进了成都足球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成都东郊历史图片 图片来源:成都东郊记忆艺术区管委会
到50年代后期,随着东郊工业区的崛起,足球运动开始在职工中风靡。
据成都知名校园足球教练邹绪伦回忆,当时东郊很多企业都有足球队,一有时间大家就来踢球、看比赛,由于人太多,所以常常出现这边半场在踢球,那边半场已站满了观众的情况。有时要开个角球,还得靠人手拉手当人墙,把那些站在边线里面的观众挡出去。
职工们也常常在下班后跑去踢球,东郊体育场上经常人潮涌动。
90年代 “黄色狂飙”震撼全国
1992年,能容纳4万人的成都体育中心正式投用。成都足球也迎来最辉煌的时刻。
1994年,首届中国足球甲A联赛在成都体育中心拉开帷幕,四川全兴作为甲A职业化的创始球队,选择了成都体育中心作为自己的主场。
从那时起,这股黄色的旋风就从成都体育中心刮向整个四川,而球迷独特的“雄起”声也响彻神州大地。“嫁人要嫁魏大侠,生儿要生小姚夏”在四川街头巷尾流传开,成都也获得了“金牌球市”的称呼。
▲成都市体育中心 图片来源:青羊区地志办
1995年11月19日,在中国足球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晚在成体上演。那一赛季,马明宇和双外援的出走让四川全兴实力大减,前七轮仅一轮获胜,到第19轮败给广州之后,全兴的排名已跌到谷底。全兴只有在最后两轮全胜的情况下才能够成功保级。在艰难战胜青岛海牛之后,全兴迎来了赛季最后一个对手——八一队。
▲四川全兴比赛现场 图片来源:锦观新闻
1995年11月18日,无数成都球迷通宵排队买票,购票点被围得水泄不通。
比赛当天,仅能容纳4万人的成都体育中心,涌入6万观众。在数千万川渝人的期待中,终场前十分钟,翟彪一记绝杀,让全兴得以成功保级,整个成都随之沸腾。
▲成都保卫战电视直播 图片来源:青羊区地志办
一时之间,成都足球风头无两,成体持续创造着上座率的奇迹。据1995年中国足协官方数据显示:成体11场比赛、44.2万人次的总观众数,排在当时甲A各个球队的主场首位。
随着商业赛事的兴盛,桑普多利亚、AC米兰、博卡青年、佩纳罗尔等世界职业足球劲旅纷纷造访成都,马拉多纳、马尔蒂尼、巴雷西、古利特……一大批世界顶级球星出现在成都,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追星狂潮。
▲马拉多纳在成都 图片来源:成都市情网
上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成都职业足球的黄金岁月。此后数年,成都足球进入低谷,渐渐没了热度……
直到2018年……
依靠着成都足协的青训体系,成都足球终于开启了新的篇章。四年时间“四连跳”(中冠—中乙—中甲—中超),完成了建队到冲超的壮举。
2022年1月12日,成都蓉城成功晋级中超联赛,让成都足球时隔10年重返中国足球顶级职业联赛赛场。
2023年,“金牌球市”重新归来,中超最牛主场刷爆网络。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网 记者但唐文/摄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网 记者但唐文/摄
正如一名资深球迷所说:“足球不只是一项运动,对我们来说也代表着一种生活,离不开它。这是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可以让你把对家乡的爱寄托在家乡球队身上,可以让你从踏进球场的那一刻起,呼吸、心跳就和现场几万人联结在一起,身上都会起鸡皮疙瘩……”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网 记者但唐文/摄
编辑:杨燕棋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