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发展壮大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绿色低碳等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

2023-07-04 18:46  来源: 锦观新闻

在新闻发布会上,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局长、主任张新宇介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过万亿元,航空航天等8个产业规模过千亿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软件和信息服务、能源装备5个集群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被国务院评为“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城市”“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城市”。

他介绍,此次市委全会明确要求,聚焦技术创新促进先进制造业优化升级,我们将着力从支持技术创新有针对性的赋能产业、构建技术创新全流程的支撑体系、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增强产业科技创新动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以实体经济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突出针对性推进技术赋能,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

在支柱产业方面,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方向,加强行业先进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绿色低碳技术、关键基础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规模增长和质效提升,增强产业发展韧性和体系安全。重点发展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和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绿色低碳等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新兴产业方面,聚焦新科技革命群体性爆发方向,加快数字技术、新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绿色技术等领域突破性创新成果产业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链接市场需求,培育壮大高端芯片、无人机、绿色氢能、超高清显示、抗体药物、核医药、机器人、工业母机、卫星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集群。

在未来产业方面,聚焦中长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方向,在前沿技术领域争取原创性成果和颠覆性技术突破,加快产品化产业化,策源前沿生物、先进能源、未来交通、数字智能、泛在网络等未来产业发展,抢占新赛道、构建新优势,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二是着眼全流程推进技术创新,增强制造业发展动能。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支持企业协会、高校院所、行业专家领建概念验证中心,开展创新成果的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验证,降低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风险。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中试小试基地,加快青白江“一带一路”中试产业基地建设。推动电子设计自动化、临床试验、检验检测、算力服务等公共服务专业化聚集和特色化配置。

增强技术创新平台功能。高标准建设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四川省分中心等,争创工业云、信息安全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技术创新功能,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大型实验设备,策源支撑产业发展。

提升产业创新孵化能力。依托重大创新平台探索建立“实验室+基金+公司+基地”转化模式,探索组建专业化、市场化成果转化运营公司。鼓励产业园区主动对接重大创新平台,规划布局成果应用转化基地,承接转化先进技术成果。建立完善技术创新—成果筛选—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创业孵化全流程产业创新体系。

三是围绕关键保障强化服务,营造有利创新的发展环境。

做优创新制度环境。突出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推动科技创新精准高效供给,梳理发布重点产业、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清单,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发展需求聚集,支持企业与专业化创新团队建立“长期技术合作+短期订单研发”的灵活合作模式,企业出题、能者答卷、市场问效。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开展校企“双进”,支持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市场化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做实产业金融支撑。统筹构建制造业发展基金体系,鼓励种子基金、天使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提高风险容忍度,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构建服务产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撑体系,争取实现产业链“一链一基金”。积极推进市专精特新股权投资基金实质性落地,提升“壮大贷”“新易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支持水平。

做好现代能源保障。超前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充电桩、先进储能、光伏、虚拟电厂等智慧能源设施,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加快储能产业发展,推动“基础锂盐-关键材料-电池制造-系统集成”全产业链发展,探索“三州一市”地区光伏、风电新能源发电装机储能配置需求在蓉落地。

做强数字新基建。开展新型网络提质行动,构建“智慧蓉城”数字底座。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和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争取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落地。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成都)和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加强边缘计算节点布局,高标准运营成都超算中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霞 白洋 黄雪松 摄影 李霞 白洋 黄雪松

编辑:段琪琳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