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群就能领红包?成都彭州11岁学生差点被骗
近日,成都彭州濛阳一名11岁的学生,误入进群领红包骗局,幸好报警及时避免了损失。
8月29日下午,家住濛阳街道11岁的学生小陈在某短视频APP刷到一视频,称点击链接进入QQ群,就能领取588元红包,小陈随即点击链接进入了聊天群。
入群后,群内有一自称为“姐姐”的群友,称红包只能用微信充值,需要直接登录小陈的微信,这样就能领取588元红包。
按照指引操作后,小陈又被要求立即卸载微信重新下载,下载好了后用手机验证码登录微信,此时小陈发现自己的微信登录不上了。对方告知她15天不能登录自己的微信,不然会导致微信冻结,如果等待15天解封以后,就可以得到588+1088的收益,小陈突然想到自己的微信,还绑定了母亲的银行卡。
里面有存款近8000元,害怕银行卡内的钱被盗刷,小陈立即将事情告诉外公外婆,老人遂报警。接警后濛阳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后,随即给小陈的母亲拨打了电话,在向小陈母亲说明情况后,民警立即带上小陈和外公外婆,前往银行将银行卡内的余额全部取出,并由其外公外婆保管。好在报警及时,才避免了此次损失。
“免费领皮肤”类诈骗
现在很多小孩玩游戏,特别在意“皮肤”。于是有骗子打着“免费赠送皮肤”的旗号,利用小孩子单纯的思维,以及不敢与家长沟通的弱点,诱导孩子偷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红包返利”类诈骗
骗子通过某短视频网站、微信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很多小学生就会信以为真,被拉入群。
骗子先以高额利益为诱饵吸引,然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骗钱,当骗局被识破,就马上将对方删除或拉黑。
“解绑防沉迷”类诈骗
现在很多孩子想玩游戏却又受到“防沉迷系统”的限制,总想找个办法破解。于是骗子就以解除游戏防沉迷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进而对绑定银行卡财产实施转账、骗取钱财。
“粉丝福利”类诈骗
现在很多小朋友喜欢追星,特别相信偶像的话。骗子们一般会分工合作,或一人扮演多个角色,有的冒充明星,以免费送福利为诱饵;有的扮演经纪人或粉丝群主,诱骗学生把父母手机拿来,一步步进行诈骗。
常见的诈骗方式还有伪装明星要求粉丝应援打榜、进入明星粉丝群收费等形式。
“兼职刷单”类诈骗
刷单?租号?都是假的!这些兼职广告看上去很诱人,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机或电脑,每天一点闲暇时间,就能躺着赚钱,哪里有这种好事?
骗子通常以在某些APP帮助刷单挣钱需要垫付本金或加盟刷单团队需要收取押金为由,要求受害人向其银行账户内汇款,在收到钱款后随即删掉受害人联系方式并玩消失。
现在骗子已经将“刷单返利”的魔掌从大学生、高中生,伸向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感觉工作不难还简单,于是纷纷进入骗子的陷阱。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何良 供图 彭州公安
编辑:段琪琳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