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高质量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实干实效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更承载着成都这座公园城市发展的向往——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的深刻转变,让城市幸福美好生活可感可及。
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开展,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充分运用主题教育调研成果,打造成都最普惠的绿色福利。
围绕公园城市建设提升服务品质
努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上月底,位于环城生态区8号线三元站附近的向日葵花海,成了刷爆成都人朋友圈的赏花打卡地。进入九月,经过成都环城生态区农业区的市民会发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田中稻谷、玉米、高粱等农作物迎风摇曳,俨然一幅稻谷飘香的丰收景象。
这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写下的关于环城生态区打造的注脚之一。目前,市公园城市局正围绕公园城市建设提升服务品质,完善公共配套服务,出台天府绿道管理办法,新增新建绿道507公里、“回家的路”社区绿道620条,新增健身空间127处,增设岗亭岗点15个、安全骑行标识牌480处,不断满足市民群众的绿道运动休闲需求。
着眼成都全域,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始终坚持国际视野、体系支撑,持续完善各项顶层设计——组建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形成《公园城市——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等20余部研究著作;出台《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2018—2035)》等专项规划11部;联合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和大学,在市级层面形成公园城市“两山”发展指数,四川天府新区在实践基础上研究形成《公园城市指数》;出台《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
“总的来说,在探索公园城市建设实践路径中,构建形成了理论研究、规划技术、指标评价和政策法规四大体系。”市公园城市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而将公园城市建设的思路、目标、举措进行系统化处理,努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金角银边”扮靓城市风景
以高质量发展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在小区里散步、公园里休闲、运动场上打球、广场上娱乐……这些生活场景正在丰富市民的生活。如今,即便在高架桥下城市道路的角落等曾经无人问津的边角地上,市民也能找到休闲娱乐的场所了。
自成都开展“金角银边”场景营造工作以来,形成了永丰立交桥区公园、营门口立交桥区公园、双桥子立交T立方社区篮球公园、府青路桥下体育公园等典型场景广受市民群众好评,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和省、市媒体宣传报道。
“金角银边”如何能够扮靓城市风景?据了解,成都出台了空间用地、资金支持等4个方面的激励政策,在桥下、屋顶等7类城市剩余空间建成“金角银边”示范场景62个、“口袋公园”14个,不断提升城市剩余空间利用率。
此外,为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推动工作等结合起来,成都市公园城市局主动在“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中找准定位明确责任。结合公园城市建设工作实际,深学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掌握根本遵循、明确前进方向。
目前,市公园城市局正谋划拓展绿地建设打造特色公园,已通过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等措施,新增城市绿地498公顷,实施“老公园·新提升”3年行动计划、“百个公园2.0”示范工程,加快公园景观特色打造,建成金牛区叁叶主题公园等公园19个,为市民群众提供便捷、舒适的休闲空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菲菲
编辑:段琪琳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