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研究院变身“小巨人” 打通科技成果转换最后一公里

2023-10-07 21:48  来源: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国庆假期,福州秋高气爽,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形成一道令人震撼的风景线。前不久,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获得成功。通过该平台,可实现原位直接电解海水制氢。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0个月前,该技术还只是存在于纸面的理论技术。2022年11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在《自然》发表论文,新技术可实现在海水里原位直接电解制氢。论文发表后,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番震动,该技术也入选国家科技部组织评选的“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本次海试成功,是东方研究院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又一硕果。作为东方电气顶层研发平台、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和科技人才高地,该研究院是如何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日前记者走进了东方研究院,探访其是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换“最后一公里”。

校企携手

打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堵点

众所周知,氢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有科学家提出了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构想。近10多年来,谢和平院士团队不断讨论总结、日夜不停做实验搞分析、轮班彻夜观察设备运行。终于在2021年6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研究成果于2022年11月成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多年创新研发终于取得突破,下一步便是实现技术深度挖掘和应用落地和拓展?然而,不少科技创新在科技成果转换过程中遇到难题。有数据显示,我国科研单位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3.3%,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

相比之下,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则仅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实现了中试成功。是什么打通了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换的堵点呢?去年12月16日,四川大学、深圳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与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署“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原创技术中试和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四方合作协议。

四方协议中,东方电气投入3000万元专项经费,获得四方共享原创技术专利及相关资料的知识产权,并组建联合团队进行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的海上中试及工程示范和产业化。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是东方研究院在福建设立的科技创新平台基地。

随着协议的签署,项目迅速推进。今年6月2日,由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代表集团公司具体承担的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在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获得成功。

此次海试的成功,不仅验证了技术在真实海洋环境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被业界认为“打开了海洋宝库”。其意义更在于,实现了从独创性原理、颠覆性技术、国产化装备到特色电解制氢工业模式的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发展路径。

“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需要高校和产业携手合作。”东方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供给者,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承接者和主导者。为此,研究院建立了“中央研究院+区域研究院+联合创新研究院”的研发体系,与四川大学联合申报四川省重大装备数字孪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成立能源装备网络安全联合实验室,不断做大协同创新生态圈;成立东福研究院和东长研究院,有效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

变身“小巨人”

创新研发就地转化

“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这是东方研究院在氢能领域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又一硕果。

早在2010年,东方研究院就成立了氢燃料电池研发团队。2018年6月28日,采用东方电气自主知识产权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控制系统的首批10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在成都市实现全面载客运行。2019年4月10日,由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中国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具备年产1000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批量化生产能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应用,东方研究院孵化出东方氢能。如今,东方氢能已经成为国内氢能产业的领军企业。公司从几千瓦到270千瓦系列的燃料电池都已经实现了批量化生产,包括公交(车)、物流、冷链、重卡、垃圾环境(车)等20多种车型。

从实验室到应用场,一个关键时点是东方研究院的改制。2019年,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我们源自研究院,相比一般企业更懂技术,又比单纯的研究院更懂市场。”东方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改革后,中央研究院和研究院公司市场化运行,将更加有利于推进科研创新,更加有利于成果转化,更加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

数据显示,东方研究院拥有重点实验室27个,拥有发明专利779项。在坚持创新的同时,东方研究院也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7月20日,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完成公示,东方研究院成功入选。

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

跑出平台建设“加速度”

近日,工信部公布2023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研究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智同创C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成为四川首批、行业首批、成都首个国家级“双跨”平台。

9月28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四川成都的东方研究院“东智同创C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实验室,只见数名研发人员分为几组,各自俯身在设备前,进行设备的研发和调试。“这个实验室可以说是工业APP的流水线。”说起这个倾注无数心血的项目,东方研究院数字化专业总师李晋航告诉记者说,“平台构建了国产化工业APP开发流水线,可以支撑‘小而精’工业APP的快速开发、测试、部署以及应用,助力企业充分释放工业数据价值,赋能设计、制造等多环节提质、增效、降本;同时,平台以节能减排为主线,提供绿色制造、绿色园区、综合能源管理、产品碳核算等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据了解,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加持下,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已累计建成10多个数字化车间。其中——发电装备行业首个定子冲片“绿色无人车间”,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降低70%以上;汽轮机叶片“黑灯产线”,设备利用率达到90%,能源利用率提升47%;首条集箱长管接头备料弯管自动线,实现自动上料、柔性传输、多工序全自动智能加工,提高了制造效率。李晋航表示,截至目前,东方研究院已经打造了焊接质量缺陷智能检测、产品碳足迹评估、车间生产智慧安全、智慧电厂、综合能源等23个解决方案,持续赋能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安全生产等智能制造业务场景。

“工业互联网平台既是科技创新的成果,又能推动科技成果的转换。”在李晋航看来,此次入选国家“双跨”平台,将为东智同创C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推广应用打开新的空间,并将有利于集聚区域、产业链资源,建成同创共享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助力东方电气开辟新的数字产业板块,“我们还将充分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坚持自主创新,为‘成(都)德(阳)高端能源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赋能,推动四川省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编辑:王文娟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