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守艺人④|肖瑶:找到自己的新赛道

2023-10-12 15:08  来源: 红星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中国为“竹子文明的国度”。苏轼说:“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 ,履者竹鞋,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在成都市崇州道明,竹与人,密不可分。

据《华阳国志》记载,远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成都市崇州道明的群众就已经开始种竹和使用竹了。可以说,“依竹而居,以竹为生”是千百年来当地人的写照。道明竹编具有结构紧密、结实耐用的特点,是目前川西地区保存时间最长、最久的竹编工艺。2006年,道明竹编被列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今年29岁的肖瑶,是成都崇州道明竹编新生代传承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肖瑶的眼里,小时候,竹编是全家人谋生的技艺,如今,竹编是展示家乡文化的媒介,更是她实现梦想的“翅膀”。

竹编

“两年做不好,就回去继续当护士”

用肖瑶的话来说,她的胎教就是竹编。“妈妈怀孕的时候都在编竹编,我和竹编的缘分可能那时就开始了。”在肖瑶的回忆里,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编竹编,“其他小朋友,写完作业就可以玩耍,但是我们村里的小朋友都是写完作业要给父母帮忙,打下手,然后父母会奖励几分、几角的零花钱。”耳濡目染下,肖瑶对竹编也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可以这样说,是妈妈用竹编这个技艺,养育了我。”

大学时,肖瑶读的护理专业,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了一家医院工作。“我性格比较静,那时就觉得做护士还是挺适合我。”2019年,肖瑶的母亲开设了一间竹编工作室,希望肖瑶回到家乡,传承竹编技艺。“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有点犹豫,因为当时我在医院的工作其实刚刚算进入稳定期,但想到父母的期盼,感觉自己是有这个责任去传承竹编技艺,最终就选择了回来。”

微信图片_20231011151325

道明竹编以立体的生活类竹编制品为特色,比如筐、篼、箩、篮、簸箕和背篓等,美观且实用性很强。“砍竹、刮青、晒黄、破竹、划丝、匀丝,竹编工序相对于来说不是很多,但最简单的选竹、砍竹都很有讲究,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肖瑶说。

微信图片_20231011151301

回来后不久,肖瑶前往中央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高校进修。“进修后才发现自己对竹编的认识太浅显了,还是儿时的印象,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竹编。”进修归来,肖瑶想打破人们对竹编的刻板印象,“我肯定是要创新,让年轻人喜欢上竹编,去开发新的客户群,那如何做呢?肯定是要在竹编创新和竹编体验上进行改变。”为此,肖瑶给自己定下来两年的期限。“如果做得不好,就继续回去当护士。”

从责任到热爱 她找到自己的“赛道”

在如今的竹艺村里,肖瑶运营着两家店。一个是以妈妈名字命名的“红梅竹编”,主要售卖各类竹编产品,还有一个叫“东篱结”,提供喝茶、体验竹编等服务。

肖瑶告诉记者,当初刚刚回家乡不久,就遇到了疫情。“当时还是有点迷茫,不知道怎么做,机缘巧合下,我和男朋友看到了一个教学视频,就也学着开始拍摄竹编教学,发到网上,没有想到很受欢迎。”受到关注后,让肖瑶惊喜的是,有设计师主动找上了门。“当时一个设计师主动和我联系,说希望我们给他做大型一点的装置作品,他把设计图发给我,结果看到设计图的时候都懵了,就是看不懂。”

万事开头难。

虽然看不懂图,但肖瑶并不想放弃这个机会。每天,她拉着工厂的工人们一起研究,遇到制作上的问题,或者看不懂的地方,就一直向设计师进行询问。就这样,第一笔订单做成了。随着一笔笔订单的完成,肖瑶在设计师中的口碑也逐渐传开。“养活工厂不愁了。”肖瑶说。

除了完成客户的作品,她也开始尝试原创作品。“我的第一个原创设计,是和中国李宁的合作,当时他们给了我四个字‘少不入川’,让我自己设计,我们最后用了字体加竹编的形式来展现,每天十个工人做,做了半个月才完成。”

微信图片_20231011151315

微信图片_20231011151320

装置竹编,让肖瑶找到了自己的“赛道”。

2021年,由肖瑶设计的装置竹编作品《字魂·自在》参加了成都双年展。“如果说《少不入川》是第一版,那《字魂·自在》就是2.0升级版,在设计、编织手法和最终形态效果上,都有了更好的展现。”当肖瑶把《字魂·自在》发在社交网络上后,有网友留言写道,“感觉像翅膀一样。”

现在,肖瑶的工作室带动了周边50多名村民,年产值达到300余万元。“我做的工作不多,但我觉得我能感染更多的人喜欢竹编,所以我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传播者。”肖瑶说,如果说2019年回到家乡是责任,现在,竹编是她喜爱并愿意做一辈子的事。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张烁 责编:董乐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