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创天府旅游名县 | 用心用情书写“城乡新传” 加快建设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县
红星新闻网11月17日讯 一到周末,平昌不少本地游客带着孩子前往县城附近景区赏花、游玩、品尝农家饭、住精品民宿,体验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这是平昌城乡“握手”的一个生动注脚。
城市是引领、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发动机,乡村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土壤。平昌地处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是川陕苏区革命老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全县幅员22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22万人,这里既有“蓄势待发”的城区,又有亟待“焕新重生”的乡村。面对新形式、新挑战,新机遇,主政者怎样下好“妙招”“盘活”促进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平昌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创新。
近年来,平昌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规格布局,不断完善更新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了江阳邻里中心、城市体育运动公园、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巴山美村·父亲原乡等让群众认可的示范项目,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老旧小区改造,城乡面貌明显改变,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走出了一条“坚持优城兴业,全力推动城乡融合”的更新路径,加快建设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县。
以山水为基础,塑造山水城市新形态
太阳初升,徐徐清风在青芽湖泛起阵阵涟漪;俯瞰万亩茶园,满眼皆是绿色的苍茫,湖畔的绿道上,游人们正漫步游览……
“以前这个地方哪儿有人来呀,荒凉得很。现在这里耍的也多、吃的也多、景色也好,看着都让人心里敞亮!”游客王阿姨笑着说。
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位于平昌县金宝街道石庙村,总占地面积2650亩,建设面积约1500亩,是践行“两山”理念、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文旅融合品牌示范项目。项目以生态度假、森林康养为吸引,辐射川东北城市客群,打造集高端度假酒店、公寓、别墅、山地森林休闲、有机农场休闲于一体的川东北健康生活旅游度假目的地。构建了项目独具一格的“观山、观城、观天象;看茶、看松、看田园”的场地景观资源体系。
金宝山茶旅融合产业园
近年来,平昌做足山水文章,以山为体,以水为魂,着力打造“立体山水公园城市”,一个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立体山水城市正在蓬勃生长。面向未来,平昌将以“立体山水公园城市”理念为“指挥棒”勾勒城市发展新蓝图,全面展现立体山水公园城市的内涵价值。
优布局—坚持“老城更新、新区赋能、新老互动”,着力塑造“一心两山三区”城市空间新形态;畅通道—规划建设“一环三桥三廊”,串联新老城区,拓展城市容量;提品质—实施三河六岸综合治理,打造以城市体育运动公园为组团的城市休闲系统,精准配套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有颜值有品位有温度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在这些模式和路径上的探索创新,使得平昌的城市与山水真正融合在同一维度,也是从逻辑上重塑城市形态的关键之举。
改旧貌换新颜,彰显山水美城新面貌
在地税局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的施工现场,建设街社区网格员正和现场施工负责人沟通雨污水管网的改造情况。“我们小区以前存在雨(污)水管网堵塞,屋面的雨水管网凌乱,行人不便,特别是夏季,雨水来临时,积水严重,老百姓出行很不方便,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同州街道办事处建设街社区网格员李斌说。
原地税局片区的居民楼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修建时间久远,存在着雨污水管道堵塞、外墙渗水、道路破损、线路老化等突出问题,给居民的生活出行带来许多不便。今年,平昌将该片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地下雨污水管网改造及化粪池清理、道路黑化透水、外墙真石漆施工等工序。自项目实施以来,居民们既充满期待,又连连称赞。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造”的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要通过高水平的管理、高效能的治理,全面展现山水生态城的和美画卷。”平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邹坪说。
城市的美,美在形态、美在环境、美在境界、美在秩序。接下来,平昌要突出智慧、便捷、高效,以“一网统管”为牵引,整合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强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一张网络管全城、一个中心管全域、一支队伍管治理;全面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治理圈,扩大城市治理参与群体;全面推行“街长制”,将管理服务覆盖到街道、楼宇、小巷等,大力整治“八乱”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
兴产业补短板,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9月5日,驾车沿着坦溪—驷马的百里森林长廊的沥青路前行,走进驷马镇双城村,当地一楼一底的乡间小房错落有致,水泥路连通院落,房前屋后花草点缀,游客邂逅山川美景,用心感悟父亲文化……
“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驷马双城村
“配套齐全,生活也方便。周围环境也是非常不错,而且还能就近务工。现在,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村民周大爷满脸笑容。
“驷马镇双城村过去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这里三面环山,保持着一份沉静与安详,鲜有游客到访。”驷马镇镇长杜华山回忆说。改变从2021年底开始。平昌县正式启动“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以“父亲村庄”为核心区,在不改变原来风貌的基础上,打造集民宿、艺术、民俗、美食、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目前,驷马双城村上半年仅民宿酒店收入达97万元。
私汤度假区“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驷马双城村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除了住得好,产业富,还要“行得通”。路通,百业兴。2014年,脱贫攻坚战役号角在平昌大地吹响以来,平昌县着力补齐农村公路建设短板,聚力实施外向通道、干线升级、乡村畅通“三大工程”,加速形成县城与乡镇1小时通勤路网,道路里程突破8000公里,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这些农村路也成为村民们的致富路、幸福路。
“多亏了门前这条路,我们村里的集体经济产业才有发展前景”。大石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万平说。这句话,也道出了沿线群众心中的喜悦。这条路叫板青路,修建于2014年。位于板青路起点的板庙镇大石社区,曾经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投资进不来,农产品出不去。
想致富,先修路。依托板青路的辐射带动,板庙、三十二梁、邱家等镇农村公路融合成网、互联互通,一举改变了曾经落后的生产生活面貌。2020年9月16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布了2019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名单,平昌县板青路成功上榜,成为全省唯一上榜的路线。
30年沧桑变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平昌始终坚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作用、梯次培育创建一批现代农业园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全力打造“三区同建”新样板,积极探索具有平昌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续写田野上的美丽诗篇。
(李柯学)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