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金融”迎来跨界融合 首个版权ABN文创金融产品有望落地成都
11月23日~25日,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成都举行。博览会期间,在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四川省版权局、中国版权协会指导下,由成都市版权局、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全国版权示范城市联盟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四川天府新区)承办的国家版权创新示范合作论坛于11月24日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论坛以“数字版权赋能城市创新发展”为主题,政产学研各界人士围绕“示范”“创新”“合作”三大关键词,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讨论等形式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为推动城市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首个文创金融创新产品—成都版权ABN项目也在本次论坛上亮相。该项目首批合作企业共6家、拟融资金额1亿元。项目产品意向合作签约仪式上,成都银行作为主承销商与4家代表企业完成意向合作签约。
据了解,ABN指资产支持票据(Asset-backed Notes),是一种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以版权ABN助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业内虽对此多有研究探讨,但基于版权作为基础资产所面临的一些法律困境,至今并没有发行先例。如今,成都率先迈开步伐,实现文创金融深度合作,创新推出“版权+金融”“成都模式”,透露出怎样的信号?
开创版权ABN
“成都模式”激活版权经济
近年来,版权产业规模稳步提升,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2021年,我国版权产业增加值达8.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在GDP中占比达到7.41%。
作为全国首个版权示范城市,成都在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以及服务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22年,全市文学、艺术、科学领域作品著作权登记18.24万件,作品著作权登记同比增长6.85%,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位列全国第五,区块链技术助力建设的数字版权综合服务平台链接了23个区(市)县,打通47个版权工作站数据接口和40余个市场平台,形成了“1+23+N”多层次版权公共服务格局。
《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都市著作权登记量要达到57万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要达到50亿元,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10%。
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好丰富优质的版权资源,在创新创造中进一步激活版权经济,成为成都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
据了解,版权ABN产品若成功落地,不但将是全国首个底层资产全部为版权的ABN项目,也将是全国首个由银行出具保函为底层资产提供增信的ABN项目。
从产品运作模式看,银行根据企业持有的核心版权的评估价值进行授信,通过结构化设计为企业实现基于版权资产的市场化融资,同时借助公信力助力企业无形资产确认价值,在银行信贷间接融资渠道之外,以具有吸引力的综合成本协助企业拓展ABN直接融资渠道。
“这种融资模式将版权价值与金融创新相结合,银行作为融资性保函的开具机构,真正将银行信用加持到企业信用上,不但可实现版权资产的价值化和流动化,也增强了企业的市场认可度。”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模式”下的版权ABN,能帮助企业突破自身信用局限,增强知识产权资产的流动性,撬动全国资源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发展。
另外,据介绍,与资产支持证券ABS所不同的是,ABN为注册制,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主管负责,审批发行速度快于ABS,这种能够较快落地的融资方式,正好与文创企业资产轻、借款周期短等特点相匹配。
据悉,经过主承销银行成都银行前期调研对接,目前至少已有15家成都优质文创企业版权对ABN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参与意愿强烈。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这一项目作为版权与金融合作试点创新,通过建立版权价值认定、质押担保等机制,为有效实现版权和金融创新作出‘成都探索’。”
曾联合推出“文创通”
四年累计支持文创企业超800户
率先在成都开展版权ABN产品先行先试,背后离不开成都这座城市文创产业的繁荣发展以及相应的金融支撑。
2018~2022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以17.83%年均增速,五年间实现了产业总量翻番,2022年达到2261.2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0.9%。
也就是在2022年,《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提出将重点打造传媒影视、创意设计、现代时尚、音乐艺术、动漫游戏、会展广告等八大产业,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到2025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100亿元~3400亿元,占GDP比重将超过12%。
为了支持文创产业发展,成都早早就搭起了“金融之桥”。例如,2019年,经成都市委宣传部牵头,成都银行、成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成都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成都每经传媒有限公司等金融传媒机构联合推出“文创通”融资产品。成都精准把脉文创企业融资痛点,成立中西部首家文创银行,为之配套设立总额1亿元的市级文创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进行风险补偿和风险分担,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效应,用“由补转贷”的创新模式,降低文创企业融资成本,破解文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末,“文创通”贷款产品已累计支持企业超800户,授信额度超41亿元,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达96倍。
如今,版权ABN产品的诞生,无疑将带动更多企业将走入资本市场融资,为优质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渠道,能够依托“文创通”进一步拓宽支持范围。
在此次项目产品意向合作签约仪式上,成都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厂”)作为首批合作企业之一,计划通过版权ABN获得500万元融资。
经过逾10年的发展,光厂目前业务涵盖视频素材、版权音乐以及定制拍摄服务,拥有国内领先的音视频素材交易平台,媒资库资源占到了国内市场50%以上,去年交易金额超1.5亿元、同比增长近40%,今年成为天府新四板首批拟上市文创专板20家企业之一。
“我们现在拥有近2000万条的版权视听内容,这些正在变现的作品本身又能作为资产进行抵押带来新的融资,对于企业内部研发和外部投放都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杨达表示,版权ABN这一创新项目在带来更多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将帮助公司首次以市场化手段完成核心版权内容的价值评估,为未来走向更远的资本市场打下基础。
同时,杨达还期待,版权ABN能与“文创通”一样提供更加优惠的融资条件。他介绍,2022年,公司在政策扶持下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了“文创通”1000万无抵押授信贷款,有效缓解了现金流压力,“我们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如果能够通过政策上支持和补贴获得更多的低成本资金支持,这对我们企业发展来说将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
打造动力源
文创金融生态体系日趋丰富
无论是版权ABN,还是“文创通”、文创基金,均只是成都文创金融生态体系建设中的一个切片。
从西部文创中心到世界文化名城,从打造梵木文化产业园、东郊记忆等近百家文创产业园区(基地)到孵化出《王者荣耀》《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一批现象级文创IP……近年来,政策引导之下,成都文创产业不断迭代升级,“文化浓度”愈发醇厚。
2023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会发布的《世界文化创意中心城市报告》亦指出,成都已成为中国大陆主要城市中表现突出的全球创意经济中心。
上述报告认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新精神、政府支持、不断增长的专业人才规模以及传统和现代的无缝融合等,正促使成都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数字创意中心。
今年,成都从参加终审的11座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凭借总分第一当选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规上文创企业达到3031家,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1264.58亿元,同比增长20.52%,占GDP比重进一步升至11.53%,文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进一步增强。
成都之所以能在文创产业这条赛道上持续发力,其动力源之一,便是强大的金融赋能。
近年来,成都不断深化文创金融融合创新,目前已形成以“债权融资+股权投资+路演孵化+金融科技”四大路径为支撑的文创金融生态体系。
除了建立市级文创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外,成都还组建了中西部首只文创基金—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投促对接“哔哩哔哩科技”“驴迹文旅”“人民文遗”等知名文创项目落地,招引元禾金谷等优质子基金落户,返投资金达4.28亿元。设立每经国际文创金融路演中心、打造了一站式文创政府+投融资的综合服务平台“天府文创云”等一批意在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的“硬件装备”。
此外,成都还成立了主要面向文创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专板“天府文创板”,并于今年3月3日正式开板。这将成为成都乃至全省文创企业对外展示窗口、政策扶持平台、上市培育主阵地。
成都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但彰显着城市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活力,也为“文创+金融”的融合实践提供了多样场景。可以预见,随着成都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未来在产业价值链上还将诞生更多的“成都探索”,不断推动成都建设成为一个更加有魅力、有影响力、有温度的世界文化名城。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段琪琳 责编:董乐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