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迎来“国家发展战略腹地”新定位

2024-02-13 08:23  来源: 锦观新闻

12日,记者浏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网页看到,《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日前已获国务院批复,批复全文约1800字,从时序上看四川是全国第19个获批的省(区、市)。在批复的核心第一段,对省(区、市)发展定位的明确认定中,明确提出“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

发展定位全国唯一 四川再次擂鼓催征

“国家战略腹地”——对四川来说,这一全新表述无疑是又一次擂鼓催征。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在已发布的国务院对多个省(区、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批复中,这一表述绝无仅有。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基础性规划,与以往各种规划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涵盖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但不是三者的叠加,而是三者在空间上的融合。

公开资料显示,四川省约在2018年12月正式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4月形成初稿,并广泛征求全省各市州及相关省级部门建议意见,2020年下半年与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充分对接,并再次多轮征求省直相关部门意见、多次调整完善,形成了现有规划成果。从启动、定稿、上报到批复,历时足足五年有余,足见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复杂性和权威性。

检索此次国土空间规划批复文件可以发现,对排名2023年中国各省份经济运行前三甲的“三驾马车”——广东、江苏、山东的批复分别是:广东定位“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突出一个“改开先锋”;江苏定位“一带一路交汇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突出一个“地位重要”;山东定位“南北联动、东西陆海统筹……重要枢纽”,突出一个“北方担当”。

再看与四川同处西南的云南、贵州两省,云南定位“向南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前沿”,贵州定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四川系列部署支撑全新定位

四川能获得国家层面如此高的战略定位,当然要有一系列的部署安排作为支撑,这点在国务院相关批复中有着清晰表述,主要体现在批复文件的第三、四段:

“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等城市群的协同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更好扛起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增强成都都市圈辐射引领作用,加快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布局,推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川西北以及攀西地区协同发展。”

“积极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新布局,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以上各条,有些是早已着手进行的,比如中(蓉)欧班列、国家重大战略铁路项目、天府粮仓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算力枢纽、国家级科创平台等;

有些是进一步地强化提升,例如成都都市圈建设,以及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中的加强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九寨沟、三星堆、大熊猫国家公园、古蜀道等自然和文化资源系统保护等。

不远未来,相信在国家一系列重大机遇加持下,四川还会不断实现跨越式增长。正如批复文件要求四川,《规划》实施要“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四川篇章”。

成都 将如何作为?

无论从常住人口,还是GDP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来说,成都都是四川高质量发展中的“排头兵”与“头雁”。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连跨2个千亿级台阶,总量超2.2万亿元,增长6%。

城市在其刚刚进入的两万亿俱乐部中,步伐稳健。以此次四川国土空间规划获批为契机,将成都置放在全川的层面予以观察,在未来四川有望迎来更多利好政策的前提下,成都更应快马加鞭。目前,四川“四化同步、 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成效卓著,多个市州实现了经济总量新突破,15个市州增速超过省平均增速,全省21个市州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能。

你追我赶的态势下,成都定下更高目标。2024年,成都主要预期目标“列表”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0天以上。

新的一年围绕新目标,成都将重点抓好这些工作——

全力以赴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70个,建设保障性住房5000套。建安工程投资增长6.5%。力争工业投资增长6.5%。

多措并举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新引进首店500家以上。打响“新十二月市”特色消费品牌,聚焦国货“潮品”等打造线下特色消费场景100个。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千方百计巩固提升外资外贸。力争新增外商投资企业700家以上。新增贸易主体500家以上,力争数字贸易进出口增长6%,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增长10%以上。

深化成渝双核联动联建。协同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启动建设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协同发展五大特色金融。全面推进第二批50项合作事项落地见效。

引领建强成都都市圈。统筹推进158个重大项目建设。高标准共建6个产业合作园区。推出30项同城便捷事项和18项可感可及民生实事。

做强中心城市极核功能。实施产业引育、产业协作、公服配套等重大项目200个以上。攻坚实施重点片区项目集群和基本功能扩容下沉项目、完成投资1400亿元以上。

深化产业建圈强链。力争引进重大项目380个以上。开展产融对接活动200场以上。力争新上规企业800家以上,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

实施制造强市战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提升至1.3万亿元。发展壮大2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蔡宇 图片来源 中国政府网、自然资源部官网

编辑:段琪琳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