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四川:科技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万千气象看四川”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今天进入绵阳、眉山等地,继续探寻四川如何以科技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引领产业创新升级。来看记者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华赐科技:解决超高纯材料“卡脖子”难题
记者 陶香妃:继续出发,万千气象看四川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们来到了眉山。在我身后,华赐科技三期项目已完成厂区封顶工作。预计今年4月完成建设。
四川华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高纯铜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军工、新能源、无人机等高新技术领域。公司于2022年建成的量产级7N超高纯铜生产线和高纯无氧铜生产线,打破国外垄断,解决了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
四川华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韦建敏:(今年)三期全面建完以后会达到10万吨。在超高纯和高端无氧铜这个系列,(我们)瞄准电子行业、瞄准通信行业,包括电力行业,(希望)把我们四川华赐能够打造成一家链主这样的企业。
“鲲鹏”展翅:打造四川计算产业全新生态
而在四川天府新区,这里的四川鲲鹏&欧拉生态创新中心正致力于技术创新、产品孵化等服务,建设基于世界一流算力技术的数字产业生态。
四川鲲鹏&欧拉生态创新中心负责人 曾强:整个鲲鹏产业估计会在2025年的时候推动成都整个产值达到650亿。我们也是希望通过整个鲲鹏产业的发展,在软硬件方面去助力整个成都乃至全省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进步。
绵阳: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活动的另一路记者今天来到绵阳。这里正通过强化成果转化载体建设,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记者 佘倩:我们来到了绵阳科技城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在我身边的这一个高比能电池中试平台于去年9月调试运行,截止到目前,它已经是能够实现年产6万只电池的中试化生产平台了。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必须打通“中试”这“最后一公里”。目前,该中试平台已成功转化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高比能电池”成果,其续航里程是现有产品的3倍以上,最低工作温度可达零下60摄氏度,可应用于高安全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
四川成科国重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 程开军:今年3月份开始交付我们的第一批订单,是中国铁塔的2000套产品,在交付完成后会陆续承接后期的大批量订单生产任务。今年的生产交付目标是完成1.4个亿(元)的产值,计划在2025年完成8-10亿(元)的生产总值。
编辑:王文娟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