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四川企业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成都微芯药业有限公司的实验室
■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2月21日-23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在川全国人大代表赴成都市、绵阳市开展集中视察,探寻成都、绵阳两地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代表全面了解四川省产业发展情况,为出席全国两会做准备。
■ 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启阳(成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王麒有着深刻感受:“此次视察让我看到了绵阳、成都高新区等地区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和磅礴的产业发展势头,目前,四川正在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这让我感到十分振奋。”
成都地铁的“幕后大脑” 实现“一车一档”
在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一块大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有序地列在各功能区。从牵引系统、充电机系统、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到车门系统,这些数据让成都地铁车辆实时状态、健康诊断等信息一览无余。
这个平台就是成都地铁的“幕后大脑”——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平台包含4个功能:真车实线的试验平台、检测检验的服务平台、智能运维的监控平台、前瞻技术的研究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智能运维中,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在线车辆状态监控、系统故障预警报警、系统健康诊断等功能,目前系统已经接入了成都地铁2号线、10号线、17号线、18号线、19号线共计5条线路的数据。
智能运维的监控平台能做什么?与市民的交通出行有何关联?
为了解答这些疑惑,负责人点击进入“19号线”,屏幕上各列车的运行状况一目了然。“从运行速度、关键系统的状态技术参数,我们都会进行实时直观监控。当系统触发预警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平台及时获取车辆的出发地、车次、所处的站间位置以及预警的详细描述。”他表示,更为重要的是,系统还能根据所识别到的预警信息,自动向地面上的检修服务人员推送应急处置措施、进行远程指导,保障车辆的行车安全调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信息还将“写入”每一辆车的“档案”中。记者在现场看到,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实现了“一车一档”,“每辆车从设计、生产、制造、检修、运维等各个阶段的运行使用都被记录,进行实时查询,以保证车辆的运行安全。”相关负责人介绍。
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原创新药 将于今年申请上市
2月22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们来到成都微芯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微芯”)早期研发中心探索研究部,看这家成都医药企业如何研制出西达本胺、西格列他钠和西奥罗尼等多个全球首创的原创新药。
“看,通过荧光显微镜可以看到我们的药物在作用于神经细胞后,神经细胞的轴突如何变化,这一药物正是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研发的。”成都微芯早期研发中心研发人员在实验室向记者介绍设备屏幕上正在观察的细胞状况,“此前,我们针对阿尔茨海默症发现了一个全新靶点,其与现行的常规靶点不太一样,因此研发中心针对全新靶点筛选了化合物。药物目前正在临床前的研究阶段,我们预期它能够对阿尔茨海默症的预防、治疗有比较好的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这一探索研究环节,正是成都微芯药物研发的“特色”和“关键”。事实上,创新药物研发并没有那么容易,成都微芯早期研发中心负责人山松告诉记者,“在生物医药行业,创新药物的开发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小概率事件,平均100个研发项目大概只有7个能进入临床,只有1个能上市。原因就在于创新药物研发涉及多个交叉学科,同时还要克服技术、科学、法规和市场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探索研究就成为了药物研发的“关键一跃”。
“具体而言,在这个阶段,我们深入理解疾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优化药物设计、预测药物毒性和安全性,有效降低创新药物研发的风险,提高成功率。”山松表示,“例如,我们会加强与药物化学、生物学、药代动力学、分子医学、知识产权等领域专业人士的密切合作。此前,企业在进行一种肿瘤合成致死药物的研发,与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研判,对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和修饰,改善了药物活性、生物稳定性、药代动力学特性和药物安全性,最终获得了潜在最佳的候选药物。”
记者注意到,类似的创新药物研究正在成都“开花结果”。
目前,成都微芯自主研发的原创新药西格列他钠作为四川省首个新结构、新机制的原创新药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并进入国家医保用药目录,另一项自主研发的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原创新药西奥罗尼也将于2024年申请上市。其中,西格列他钠是国家“863”及“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还是全球首个获批治疗2型糖尿病的PPAR全激动剂。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编辑:邓思璐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