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吴德:因地制宜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我关注的问题来自田间地头、种植养殖一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说,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关于乡村振兴中如何借鉴“千万工程”来实现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建议。浙江省自2003年全面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一些乡村走过清晰的“三美融合”脉络,成为率先振兴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吴德说,只有乡村变得更美,乡村环境变得更好,产业蓬勃发展,大家才愿意在乡村留下来。
吴德告诉记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学什么?怎么做?吴德介绍,2023年,四川农业大学推进“两大行动”,投入1亿元经费,持续推进学科、人才、团队、科研协同发展,形成一批重大理论突破和科技成果;与广东省农科院等单位联合成功创建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同时推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西南基地创建工作,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全年登记科技成果4087项、同比增长48.4%。“农业的新质生产力尤为重要,新就是要有创新,要产生颠覆性的技术,比如我们生物育种、基因编辑和生物合成技术在农业当中的运用,就可以培育好的品种,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把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到乡村振兴中来。”
在吴德看来,浙江“千万工程”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正是支撑浙江乡村“聚人气、聚财气”的法宝。吴德认为,要突出产业振兴,把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与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无论是种植养殖业还是农旅融合新业态,乡村在产业发展上都要有“独门绝技”。
目前,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已被定位为四川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抓手,具体该怎么做?吴德建议,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让老百姓觉得本地就是最美的。这些好的基础条件对于人才返流也能够起到一个关键性的基础作用。“首先是要宜居,关键是要推进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有好的道路,有好的空气,我们相信会有人从城市回流到乡村。”吴德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长乐
编辑:段琪琳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