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2024-03-08 06:59  来源: 成都日报

“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在蓉城大地引发强烈反响。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都肩负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新篇章。

加快前沿技术攻关

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创新动能

实验室是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科技创新力量。去年,首批天府实验室均在成都实现实体化运行,围绕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与技术攻关,正在为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创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说明了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让我们更有动力、信心倍增。”天府永兴实验室科技创新部负责人刘宇程告诉记者,“前不久,我们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成都正式启动,联合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完成技术攻关,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见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从实验室到场景应用,新质生产力需要中间环节进行落地,联合实验室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平台。全国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尧德中表示,共建联合实验室可以作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成为成渝地区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对双方优势资源进行互补,以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方式推动成渝地区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和发展。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成都做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和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去年,全市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7家、总数达146家,为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了坚实支撑。

“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谆谆嘱托,让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感到责任重大,“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不仅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策源地,还是‘从1到10’的产业技术成果转化试验地,我们将不断深化校地合作协同创新,持续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以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发力点,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增强,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在世界占主导地位,成为领跑全球的新兴产业,形成绿色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新动能。”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介绍,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高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过去一年,成都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1.35万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1614.2亿元、同比增长10.8%。2024年,成都坚定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

“科技创新需要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价值,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只有二者同时发力,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能。”在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鲁立文看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成都有着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创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必须突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持续汇聚高端要素,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中不断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中试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人工智能在智能硬件中试研发领域的投入,并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促进‘四链融合’,形成覆盖中试研发全链条的‘中试+’生态创新体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后,蜂鸟智造董事长田勇信心满满。

在全国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寇纲看来,“成都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要结合自身优势,培育龙头企业,加速形成以龙头企业牵头、骨干企业参与、上下游企业跟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多领域创新协同发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启动试运行,到今年初的“助企送策”的科技服务直播……成都科创生态岛已然成为成都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生态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天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科告诉记者,作为成都科创生态岛项目的建设运营主体,集团要充分发挥地方国企在资源整合、市场链接、资本撬动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发挥西部(成都)科学城创新平台集聚优势,依托科创岛,扩大朋友圈,建强生态圈,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贡献国企力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头戴草帽,迎着暖阳,正在海南开展水稻南繁育种工作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四川荣稻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平弓腰钻进田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对科技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视,作为一名农业、种业科技工作者,更是让我们信心倍增。”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在我们种业科技发展上同样适用。要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种业创新是关键,不仅要有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基因资源创新,也要有科技平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创新,要有更高水平的天府良种作支撑。”李平说道。

同样关注农业科技领域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来看,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生态,让企业深度参与其中,发挥其在市场转化、资源配置、模式创新等多个维度的重要作用,把科技创新、产业振兴和金融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开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过程,离不开高效的创新生态服务与精准的科技金融支持。“坚持‘投早投小、资本赋能’,助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我们一直以来为之努力的事。”成都科创投集团总经理刘新常说道,“未来,我们将持续把资本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重中之重,聚焦塑造未来产业竞争优势,锚定未来交通、泛在网络等重点方向,推动先进核能、类脑智能、卫星互联网等细分领域加快突破。”

“技术创新的核心还在于如何让它在行业产生真正的价值。”新希望金融科技首席执行官徐志华表示,要将更多的专利技术应用于行业发展,让技术专利变成发展红利,服务中国商业银行在存、贷、汇三大基础业务领域以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用凝结出的新质生产力,助力科技强国、金融强国建设。

在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创新发展处处长陈亮看来,全面提升新质生产力,需要坚持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们正锚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定位,以打造‘5+N’创新生态为总揽,做强创新极核,做优转化节点,做活协同创新网络,聚焦中试平台和专业园区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八大行动,加快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实现新突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李长乐 吴怡霏 王柳 陈仕印 李柯雨

编辑:段琪琳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