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盗版:难以根治的“牛皮癣”?
“每年损失超2亿码洋”“鉴定图书49%是盗版”“形成了盗版书的利益链条”“盗版售价能压缩到正版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出版机构“看家书”的盗版书,在众多平台肆意流通,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造成负面评价和舆情;盗版书劣质印刷影响读者正常阅读,甚至因使用不合格的纸张和油墨而危害读者的身体健康。
据多家出版社有关负责人反映,从图书类别来看,教材教辅、考试用书、童书、高定价的专业书、长销的工具书、热门畅销书、地方志和大码洋古籍都是盗版“重灾区”。
出版机构如何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在遏制图书盗版和侵权行为方面探索出哪些经验?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商报记者开展特别调查,深入探访图书盗版现状,摸清阻碍图书正版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石,了解出版机构防伪和“打盗维权”的有力举措,助力出版业营造风清气正的出版物市场环境。
探访盗版书“重灾区”
“什么书销量高,什么书挣钱,就会出现盗版。”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营销中心打盗维权部主任王博表示,由该集团旗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和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中、高级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以及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被盗版侵权的问题最为严重;其他证券从业考试辅导教材、基金从业考试辅导教材、大中专院校教材等均有大量盗版。上述教材预估每年损失超过2亿码洋。
四川大学出版社数字传媒分社原副总经理李波翔认为,对于大学出版社而言,盗版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教辅等发行量较大的图书上,个别校园周边的书店、文印店是教材盗版盗印的高发场所,这类盗版存在“量少、点多、频次高”的特点。
教育类出版社面临相似处境。甘肃教育出版社市场化较强的、销量好的教辅书,尤其是考试类用书被盗版较多。《甘肃省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解读与备考指导》等热门教辅被盗版,给甘教社造成了每年数十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该社副总经理、副总编辑白鑫指出,读者购买需求旺盛,使得盗版书商有利可图、有机可乘。对于市场化较强的考试类教辅书而言,有专做盗版生意的不法分子,扫描教辅书,甚至形成了盗版热卖书的利益链条。
商务印书馆营销中心副主任王雪诗表示,《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等核心工具书,以及《走到人生边上》《如何阅读一本书》等畅销的社科书被盗版的程度严重。
据海豚出版社副社长张长明介绍,2023年该社总编室收到需要官方鉴定的图书中,49%是盗版图书,预估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被盗版的主要是教辅书和童书,包括《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李毓佩数学童话系列》《宝葫芦的秘密》《呼兰河传》等畅销品。
凤凰出版社作为专注于文史哲和传统文化的出版社,地方志和定价1万元以上的大码洋图书被盗版较多。该社发行部主任许骏杨解释说,这些大部头图书一般不是被纸质盗版,而是有些盗版商先到图书馆借阅,再用扫描等技术手段,转码成电子书。既适合检索,也可以把电子书售价压缩到纸质书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近年来辽宁科技出版社被盗版的书多是定价高的医学类图书,该社编辑张歌燕观察到,由于正版书价格较贵,少则一两百,多至四五百,且医学专业书市场需求较大,盗版现象频发。部分读者对价格比较敏感,所以即使知道是盗版书也可能购买。
磨铁图书的《盗墓笔记》《法医秦明》《明朝那些事儿》《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等畅销书也均有发现盗版。
出版人无可奈何:维权成本太高!
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兴起,盗版书的流通渠道早已不局限于线下零售和批发,而是更多出现在主流的电商平台和短视频直播平台。多家出版社负责人指出,当下流量平台、二手书网站、电子书平台以及网络社群,均有售卖盗版书现象,可以说大平台上的盗版更甚。不法商家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盗版,用低价吸引读者,甚至正版、盗版图书可能会同时出现在一家店铺。
“几乎没有赔偿,也很少让售卖盗版书的店铺关店,过几天盗版书还会重新上架。”张歌燕感慨道:“从出版社角度来说也很无奈,没有那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去盯。”有出版社负责人表示:“我们和平台的关系比较微妙,毕竟出版社需要借助平台售书,总是主张维权容易打破现有的平衡。”许骏杨打趣说:“我们对盗版书的处理方式主要是联系下架,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躺平’,确实无可奈何,维权成本太高了,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应对办法。”
读者选择购买盗版书,有时是不知情,有时则是刻意为之。由于部分电商平台鱼目混珠,有的读者被盗版商家误导,购买时难以分辨真伪,不知道买到的书是盗版。但也有不少读者版权意识不强,知假买假,认为盗版图书价格便宜且不影响使用。
但实际上,各家出版社在核查盗版纸质图书的过程中,发现了诸多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纸张、印刷、装订、缺少配套增值服务几方面。
海豚出版社发现,被盗版图书出现的问题包括:纸张劣质;印刷模糊、错误,颜色不正;装订粗糙;封面工艺减少;开本大小与正版不一致等。不久前,有公司以某书字体侵权为由起诉海豚社,后经核查,该书并非由海豚社出版,而是盗版方盗用海豚社名义出版的。
“一本盗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比正版厚出将近2公分”,王雪诗表示,由于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字号本身较小,盗版图书印刷质量常不达标,重影、透印厉害,严重影响阅读;油墨质量差,刺激性味道强;有的盗版书为了保证看清楚,用纸过厚。
磨铁图书有多部畅销书面临被盗版问题,盗版书商为降低成本,在印刷时采用不合格的纸张、油墨和胶水等,导致字迹不清、纸张较差、印刷错误、色彩模糊、味道刺鼻等可能误导读者阅读,甚至危害健康的质量问题。
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也特别关注到盗版书因字迹模糊、错字漏字导致的意思表达不完整,以及因材质低劣,大量使用劣质油墨,含铅、汞等有毒重金属,影响到读者健康。此外,对于考试用书来说,盗版书未配有相应的增值服务,读者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有出版人特别关注到电子书盗版和侵权问题。据白鑫观察,不少社科类学术成果图书被制作成电子格式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因电子格式方便检索和查阅资料,比翻阅纸书更快捷,便于学术圈内部交流。
凤凰出版社被盗版的大码洋品种也多被制作成电子书,许骏杨介绍说,定价上万元的书即便打完折也要四五位数的支付金额,而电子书成本几乎为零,即使定价1000元也能成交,大大降低了读者的购买成本,也便于信息检索。
“某种程度上来看,盗版是阻碍电子书市场健康发展最大的障碍。”李波翔认为,电子书销售本质上是通过平台提供阅读服务来实现的,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体现,不透明的销售数据、平台间违法转售、员工私自拷贝转售、个别用户违法制作传播等问题,极大地损害了电子书版权方和出版方的权益。
盗版书好比悬在出版机构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白鑫认为,市场上有盗版书出现,从另一方面看,也是对出版社图书内容质量的肯定,更提醒出版社要与外部力量配合,积极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许骏杨提出,当凤凰出版社注意到不少古籍类绝版书被盗印或私自复印后,会根据市场上的读者需求,考虑重印或加印这些品种。
图书防“盗”:从“纸上”到“纸外”
出版机构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盗版问题?王雪诗表示,出版社打击盗版图书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技术升级。商务印书馆于2022年启动、2023年正式上线防伪溯源系统,配套了一系列防伪技术,方便读者甄别防伪码图书,遏制了盗版图书的生存空间。在日常工作中,商务印书馆安排专人对线下门店、线上店铺进行巡查,重点关注疑似盗版店铺,在采买取证后向监管部门或电商平台投诉;开通了400打击盗版维权电话,经常收到读者、执法机关的盗版线索反馈;和第三方维权机构合作,对盗版行为进行诉讼维权。王雪诗表示,上述措施效果比较理想,盗版行为有所收敛,不少盗版店铺受到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的整治。
张长明提出,在印制环节,出版社应采取相应技术手段,如特殊工艺、水印、防伪贴、加密技术等增加盗版成本;在销售环节,随时监控重点产品、头部产品的销售网点、售价等,发现问题及时向平台提出盗版申诉;在品牌建设环节,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正版产品的优势和价值,提高读者对正版图书的认知度以及对盗版图书的警惕性,培养读者对盗版书的鉴别能力,增强抵制盗版书的意识。
王博强调,出版单位需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增强员工的版权保护意识;建立专门的法务或维权部门,加强与文化市场管理、执法部门合作,通过举报打击盗版侵权行为;针对线上线下平台严密监控,寻找线索;加强技术防护手段,增加盗版难度和成本;增强品牌建设,提高图书质量,提高读者认可度和购买意愿,从而减少读者对盗版图书的需求。
甘教社在发现有人非法盗印售卖本社畅销图书后,积极联系文化市场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并配合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等;但考虑到出版机构很难针对通过网络传播或售卖未经授权电子图书的侵权行为进行维权,同时了解到读者对图书内容数字化的需求,进而选择主动出击。“与其由‘民间自发力量’制作技术含量不高的电子格式图书,不如出版社主动提供出版与科研、学术的对接服务。”白鑫表示,甘教社正在敦煌学、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数字化传播方面发力,加强数据库和知识服务平台运营,让线上与线下出版融合发展,经检验,这一举措有效促进和拉动了纸书的出版和销售规模。
磨铁在图书制作及印制环节,及时进行版权登记;创新防伪技术,提升设计水平和印制工艺;加强合作渠道管理,避免合作方依仗正版资源开展侵权行为。在图书发行销售环节,加强正版图书宣传力度,增强消费者版权意识。在日常管理中,在价格制定上进行调研评判,降低盗版图书市场的价格优势。磨铁法务部还定期在电商平台搜索和监测侵权行为,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盗版作品扩散;与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沟通并制定防盗版策略;针对日常监测到的销售盗版图书的侵权店铺,及时联系平台对其进行下架或关店等处罚;必要时用法律的强制性措施维权,打击销售店铺、印刷厂及盗版图书仓库,加强对侵权行为人的处罚,警示其他盗版书商,遏制侵权行为。
李波翔则认为,由于盗版图书技术门槛低,纸书的防盗措施一直都在“纸外”。从防伪标签的使用,到绑定增值数字资源,出版机构的防盗版思路已从“区分真伪”转向“差异服务”,尤其在融合出版的驱动之下,更倾向于采用增加数字资源、延伸图书内容服务的方式构筑防盗版壁垒。比如川大社就采用了“防伪标签+验证码+数字资源”的组合来预防纸书盗版。
“打盗维权是长期博弈的过程”
营造风清气正的出版物市场环境,是出版机构的共同期待,但目前“打盗维权”之路仍有诸多阻碍,例如维权成本高,平台处罚力度小,盗版行为无法得到遏制。
王雪诗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出版社打盗维权的四点难处,一是取证难、成本高,盗版行为往往涉及大量店铺,取证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二是投诉周期长、治理手段单一,从发现盗版取证,到投诉给电商平台治理需要时间,且在投诉期间,盗版链接仍可在平台销售,造成大量盗版图书流通,电商平台一般只对侵权链接作下架处理,盗版商家多账号作案难以根治;三是维权赔偿额低,在实际的诉讼维权中,出于赔偿额较低以及执行难度大等原因,出版机构取证维权成本都难覆盖,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弥补;四是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出现,让盗版行为不断改头换面,盗版销售变得更加隐蔽。
张长明认为,对于出版机构来说,打盗之难在于打盗维权平台渠道分散;价格混乱;盗版形式多样,取证和申诉较难;无法追溯源头;执法部门“各管一片”,异地执法难度大;维权成本高,违法成本过低,对盗版惩罚力度低,导致部分不法书商敢于铤而走险。
如今,因电商平台兴起,图书的销售范围及途径更加广泛,但与之相对的是,各平台针对盗版图书的审核制度和处罚机制尚不健全,存在大量冒用他人名义销售盗版书的侵权人,难以追究真正的侵权行为人。磨铁法务部提出,当前平台对侵权投诉处理的时间较长,投诉流程繁琐,但图书销售具有时效性,往往等错过了最佳销售时机,盗版书籍也还未被处理,期间还不断出现新的盗版店铺;即使平台介入处理,多数时候侵权人无需赔款只是被下架链接,侵权商品修改商品关键字或更换销售链接即可重新贩卖;加之投诉机制的相对性,导致权利人需要针对某一本图书反复递交申请,使权利人蒙受大量损失。
磨铁法务部表示,希望通过建立信息平台、绿色通道,让维权交流更畅通,问题处理更高效。首先,在图书行业与销售平台间建立“绿色通道”,尽量缩短维权时间,降低维权成本,提高处理盗版店铺的效率。其次,由官方主导搭建图书行业的整体沟通平台,在汇集各地侵权线索时及时沟通、联合维权,全面打击侵权行为。最后,考虑到在实际维权过程中,出版机构难以通过独立取证以达到立案标准,有必要加强出版单位与公安、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沟通途径,使企业更好地参与执法过程,加强协同配合,打通版权保护、管理链条,既有利于提高有关部门的办案效率,也能帮助企业妥善应对侵权问题。
打击盗版书,净化出版物市场环境,仍需要全社会共治,出版机构应与内容生产者、版权所有者、销售平台、经销商、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执法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等形成合力。正如王博所概括的,要实现“法律亮剑、监管重拳、权利方联手、平台治理、消费者抵制”。
案例
打击盗版需多方合力
强化维权力度护权益
■任海涛(中华书局法律顾问)
中华书局在核查盗版图书的过程中,发现盗版书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用纸方面,盗版书正文用纸常使用轻型纸,且发黄陈旧、薄厚不均、粗糙不光滑、易脆、带些许麻点;印刷和装订方面,盗版书印刷文字墨色不均匀,图像没有层次感,透印,色相偏差较大,套印不准,扫描时网点缺失,使劲堆墨导致颜色晦暗。甚至有的盗版书腰封直接印刷到图书封面上,三面切口粗糙有毛边、不平滑。这样的盗版书在市场上流通,既影响了读者阅读的体验感,又使出版社遭受不白之冤。
畅销图书和常销的重点工具书等是盗版“重灾区”,比如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代汉语》被盗版严重,但很难统计出每年损失的具体数据。2023年,我局配合公安机关查处了畅销图书《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上下册)和《中国诗词大会》(上下册)盗版案件。在配合行政部门、司法机关查处盗版案件时,我局采用一跟到底的打盗维权方式,除出具鉴定结论,协助侦查、配合起诉之外,还关注行政程序处罚结果或刑事程序法院审判结果,对于条件成熟的案件,我局还委托专业律师拟另案起诉,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打击盗版书时,出版机构可主动采取国家版权局推出“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中提及的做法,加强与行业协会、行政机关的联合,对相关网络服务商提出加大版权保护措施的要求。目前许多出版社已委托专业公司对电商平台上销售的本版书进行价格监控,这很有必要,但监控不是目的,出版机构还要实施具体的维权举措,比如要敢于向平台说不,积极主张法律赋予的要求平台删除、屏蔽、断开盗版链接的权利。
对于出版机构而言,“打盗维权”难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维权专业性不够,在取证、固定证据等方面,如何提交符合法律规定“三性”要求的有效证据能力还有待提高;二是主动出击不够,虽然打盗维权领域长期存在“取证难、周期长、赔偿低”现象,但随着我国持续推动“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政策,对出版社而言,打击盗版图书可借助的法律武器已十分丰富。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实施,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条款共52条,特别是第1158条规定的“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第三次修订后的《著作权法》也规定了五百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法定赔偿数额;对于故意侵犯著作权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在法定赔偿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给予赔偿。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结的知识产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案件的数量,同比增长了117%,这些都是对权利人利好的因素。
解决打盗维权实务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关键在于出版社要变“被动维权”为“主动维权和积极维权”,在社内设置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实施打盗维权活动,对于本社的畅销图书、重点品种列出有针对性的维权计划。(管若潼 采写/整理)
深挖细节
严厉打击图书侵权牟利
■王 博(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营销中心打盗维权部主任)
某大型会计论坛案件是我集团遇到的规模较大、粉丝数量最多的侵权系列案件之一。该论坛是会计考生圈知名的学习交流论坛,以资料全、更新快著称,开设多年,粉丝数量超60万人,不仅被考生圈熟知,甚至被一些考试机构老师推荐,还开设多个与论坛配套的系列微信公众号。论坛版主未经授权传播由我集团出版的会计教材的电子书,在电子书内加注该论坛水印,甚至标注“全网首发”。我们在维权过程中发现,部分其他侵权者的电子书也从该论坛下载,再上传到自己的网络账号中用于传播。
经梳理,案件存在以下难点:首先是确定论坛和各公众号的运营者。这些主体隐藏在网络背后,相比其他侵权主体较为明确的案件,本类型案件无法第一时间起诉侵权方,因此在固定证据后,需先通过诉讼、发函等方式确定被告身份,而后再正式起诉侵权方。其次,该系列案件涉及主体数量较多,需要厘清每一个被告实施的侵权行为,以及论坛和各个微信公众号、微信用户之间的关联方式,在证据保全方面较为繁琐。此外,不少被告无法联系,送达方面遇到困难,公告送达会拉长诉讼周期。
最终,在我集团起诉后,论坛删除了电子书。目前该论坛基本处于关闭状态,通过诉讼手段遏制了该论坛的常态化侵权势头。法院基本顶格支持了权利人诉求的经济损失数额,突破了一般公众号侵权案件的60元千字的普通赔偿标准。本案公众号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案件胜诉必然给效仿者以警示作用,打消侵权积极性。
由此案件,我们总结出两方面的重要经验。一是深挖细节的经验。本案存在多个微信公众号,其中一个“主号”存在公众号转让的情况,受让人在接手该公众号后并未及时断开与论坛的链接,因此我们把受让人也作为被告带入诉讼,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虽然法院判令此被告承担较少的赔偿金额,但由于该被告的介入,查明了该主要公众号的转让费达到80万元,印证了该公众号通过侵权传播电子书引流并变现的盈利模式。最终,本系列案件的总判赔数额高于公众号转让款,打击了侵权人靠公众号侵权牟利的积极性。二是争取较高判决金额的经验。由于我社被侵权的情况多,难免提起的诉讼数量较多,这种情况下,法院会有一种“批量维权”的印象和错觉,因此在判赔金额方面,会存在“打折”和“机械”的情况,尤其针对自然人被告,法院通常不会作出金额较高的判决。但本系列案件的判决金额表明,即使被告是自然人属性,但在明显异于普通案件侵权情节的情况下,法院会考量主观恶意、传播范围以及侵权获利等情况,突破一般案件标准进行裁量,一方面对于权利人合理维权是个鼓励,另一方面也严厉打击了侵权方,给其他潜在侵权者树立了典型。
目前对于出版机构来说,“打盗维权”仍存在难点。一是盗版违法成本太低,维权成本太高。制作盗版书的成本主要是纸张和印刷,但出版社维权主要通过民事诉讼,需要产生律师费、诉讼费、公证费、差旅费、调查费等费用,一个案件要5000元左右的必要费用开支,而法院判决过低。我集团接到的最低判决,一个案子仅有500元赔偿,导致维权还亏钱,不维权还不亏钱的尴尬局面。过低的判决降低了侵权人的违法成本,不管是盗版书还是抄袭书,一本书判决赔偿几万元,卖盗版书、侵权书能收入几十万元甚至更多。二是侵权形式多元化,纸质盗版书、电子书、抄袭书,甚至抄袭的学习资料,造成取证困难。三是出版机构没有执法权,只能依托市场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处理相关事宜。四是某些平台监管不力,偏袒售假店铺,对入驻的售假店铺审核不严格,导致大量假执照入驻,这些店铺疯狂售假、不应诉,等诉讼判决后,因使用假执照而无法追究到实际侵权人。另外,一旦起诉某平台售假店铺,无法通过平台冻结售假资金,实际侵权人不被追踪、追责,逍遥法外,导致盗版书泛滥成灾。
编辑:覃一川 责编: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