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环路有这样一间商铺:白天咖啡馆、晚上变酒吧

2024-04-13 08:07  来源:成都商报  

酒吧和咖啡馆负责人通过手机打字交流

“无声”咖啡馆

白天是聋哑人士开的“无声”咖啡馆,夜晚是普通人开的“有声”酒吧……从今年2月底开始,成都一环路东五段108号商铺迎来两拨年轻“租客”合租。虽然交流不便、手语不通,但是通过打字发生交集、互相帮忙,这群年轻人慢慢发生“化学反应”。

咖啡馆研发新品,酒吧调酒师会提意见;咖啡馆在网上留下酒吧工作人员的电话(以便沟通);开了两家酒吧的王先生给第一次开店的咖啡馆店长提建议……下一步,他们正在筹划新店,让酒吧、咖啡馆相结合的合作模式走得更远。“我们是互帮互惠。我们通过他们了解到特殊群体,他们也从我们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酒吧老板王先生表示。

“无声”咖啡馆

希望用味道服务吸引顾客

在成都一环路东五段108号,有一家咖啡馆。最为别致的地方在于,店里顾客需要自己扫码点餐,和工作人员只能用手写板交流。

这家“无声”咖啡馆的老板江南和郑廷坤都是聋哑人士,他们也是唯二的工作人员。

去年,在上海做咖啡师的江南和郑廷坤决定创业,多方考量后选择了成都,并于去年8月开了这家咖啡馆。从选址到装修,从订设备到做店招,江南和郑廷坤需要付出比普通人多好几倍的努力。

咖啡馆里,没有一个招牌、一个字样提醒这是一家聋哑人士开的店,“我们就想跟正常人一样开(一个)咖啡馆,不喜欢被区别对待。”江南通过手机打字“告诉”记者,“我希望顾客是被咖啡的味道、周到的服务、良好的印象吸引来的。”

只要有客人来,江南和郑廷坤就会热情地上前服务,一个查看点餐系统的下单情况,另一个拿着手写板准备解答顾客的疑问。

在成都开咖啡馆不是容易事。有数据显示,成都的独立咖啡馆总数达到了全国第二。在2022年,成都的咖啡馆数量就突破了7000家。

“营业额不是很乐观,我们一个月大概卖出280杯咖啡,算下来一天就15杯左右。”郑廷坤用手机打字“告诉”记者,来光顾的有被网上推荐吸引而来的网友,有路过的行人,更多的是江南、郑廷坤的聋哑朋友们。今年2月份,江南和郑廷坤决定找人合租。

夜晚变有声酒吧

互帮互惠,达成新合作

“我们是上个月才跟他们合作的。先是在线上沟通,后来在线下见面谈合作,才知道(他们)是残疾人士。”江苏人王先生虽然比江南他们大一岁,但大家都是年轻人。“当时觉得他们很励志也很优秀,沟通过程中都很好说话,当场我们就确定了合作意向。”

“日咖夜酒”成为这个店铺的合作方式——上午11点到晚上11点,这里是“无声”咖啡馆。下午5点到第二天凌晨5点,这里是“有声”酒吧。

每天有一段营业时间重合,咖啡馆和酒吧在紧邻的吧台上各自作业,招呼着有不同需求的客人。如同咖啡和酒随着时间能发酵酝酿出别样的美味,这群年轻人开始产生“化学反应”。咖啡馆在网络平台上留的是酒吧工作人员的电话,“他们不方便接电话,有什么我们也好转达,这是举手之劳。”

江南和郑廷坤在研发新品时,会听一听酒吧调酒师的意见。前不久咖啡馆推出的桂花酒酿拿铁,就提前让酒吧工作人员尝一尝,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此外,来到咖啡馆的残疾顾客,也能在店里体验了一把酒吧的非酒精饮料,酒吧一款产品“梦”备受好评。酒吧给客人推荐非酒精饮料时,也会先想到一旁的咖啡馆。酒吧工作人员通过手写屏幕帮咖啡馆顾客“翻译”。忙不过来时,双方会互相帮忙。

“如果客人要喝无酒精饮料,我们也会推荐他们的咖啡,只要打字跟老板讲客人要喝什么,做好了端过去就好。”酒吧合伙人竹姐介绍,酒吧的客人比咖啡馆多很多,有时候喝酒的人会吐得到处都是,“他们(咖啡馆老板)也能理解,大家都在力所能及地相互帮助、释放善意。”

这是王先生经营的第二家酒吧。在创业上,他比第一次创业的江南、郑廷坤更有经验。“像是日常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经营成本、未来创业方向等,我都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王先生说。

合作期间,双方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他们非常好、非常善良,也非常好交流,我们日常沟通起来比较融洽。”王先生透露,目前在开第三家酒吧,准备邀请江南、郑廷坤加入,“我们也沟通过了,未来可以在酒吧里带上咖啡。他们制作咖啡,我们制作酒,把这个模式推广下去。”

江南“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和王先生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在新店里通过注资的形式占股,再次合作经营咖啡馆、酒吧。

“根本上来讲,我们是互帮互惠。我们通过他们了解特殊群体,他们也从我们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王先生解释,像是酒吧创立之初不太了解无酒精饮品,借鉴了咖啡馆的一些单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摄影记者 王效

编辑:邓思璐 责编:高婷 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