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头评 | “禁止蕉绿”,谐音梗水果为什么能火?

2024-04-18 08:23  来源: 红星新闻网  

1694047769938

“禁止‘蕉绿’,可食用!成熟后欢迎自取。”近日,长沙市民刘小姐花30元网购了一把广西小米蕉。从寓意“有财发”的油菜花到别名“禁止焦虑”的整串带杆小米蕉,上班族的“电子布洛芬”可谓是五花八门。电子布洛芬是网络流行词,原本指情绪低落时可缓解心理疼痛的治愈、搞笑类剧综片段,现延伸为缓解心情焦虑、给人正面心理暗示的方法,满足年轻人的情绪价值。

进入水果店或许还不知要吃什么,面对一张“禁止蕉绿”的可爱海报,消费者眼前一亮便可能就做出了选择。当人们看到谐音梗蔬果及其对应寓意时,情绪认同扑面而来。这不仅增加交流的乐趣,也激发了人们的集体共鸣和二次创作的热情,从而推动了这类谐音梗词汇的传播。谐音梗蔬果的出现,正是迎合了当下年轻人在繁忙之余放松心情的诉求。其实,在快节奏压力大的现代都市生活中,通过购买和品尝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蔬果,这些个性幽默的谐音梗表达反而能为年轻人的焦虑提供一定的心理缓冲,成为忙碌中难得的“小确幸”。

谐音梗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对原有词汇进行意义削减和再造。就拿“蕉绿”来说,看到这两个字再结合相应的图案与表情包,焦虑的负面氛围感就被轻松的萌化玩梗给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战胜焦虑、远离压力的积极暗示。水果蔬菜的谐音梗与营销巧妙结合,不仅给日常的蔬果走俏翻红的可能,也能为追求美好事物、渴望舒缓情绪的年轻人,搭建舌尖与心灵对话的沟通桥梁。然而,即便这些谐音梗水果的出圈离不开商家与媒体的包装,但传播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却是网民自身。

作为一种兼具趣味性、形象性的言辞形式,人们用谐音梗寄托内心情绪,甚至形成了一种消费仪式感。人们每年高考时期,都会有家长愿意相信“紫腚能行”“一蕉高粽”“旗开得胜”。这种意义的再造,不仅是汉语谐音文化的幽默与戏谑,人们在兼具个性与幽默的表达中,放松心情寻找慰藉。这些谐音梗融入到人们的日常话语,是人们借助社交网络开展的话语狂欢。在互联网场域内,类似于“禁止蕉绿”的爆款谐音梗可能随时会被更新、替代,但此时此刻在社交情境中给人们的情感反馈,却提供了无形的支持与鼓励。(光明日报微信公号)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文博雅 责编:高婷 覃峰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