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云”“触网”“数字化”“智能化”…… 制造业提“智”增效

2024-05-10 07:43  来源: 成都日报

生产车间里,机械臂正在组装汽车

四川金星集团利用产业链长、产品个性化强,包含业务场景多的特点,形成了“数字金星”产品系列,规模化面向中小企业推广应用;作为传统食品行业,四川天味食品在建成两家智慧化工厂之后,又计划对传统车间进行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领克汽车成都工厂基于互联网平台建立数字化赋能体系,帮助工厂降低质量损失成本13%……连日来,记者在调研采访中,感受到了工业互联网对成都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澎湃动力。

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之一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而工业互联网是其中的关键支撑和战略基础设施,成都作为西部地区工业互联网的积极探索者,正立足系统化策略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以产业“建圈强链”为指引,探索制造业转型发展新模式。

数字化+机器人

更多企业转向智慧工厂

走进领克汽车成都工厂数字化展厅,一块巨大的曲面屏呈现在记者眼前,上面显示的精准数据以及3D图像几乎覆盖了整个工厂。从工厂整体情况、销量及市占率、入库计划、小时均衡产量、供货概况再到当前废气排放浓度等细节都逐一展示,数据加上柱状图等,一目了然。再往里走,冲压、焊接、仓储物流、总装等各个车间系统展示、场景应用及成果展示等由十几块小屏幕以数字化的方式一一呈现。“这是我们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汽车主机厂工业场景和数字化升级需求,建立的‘1个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底座+9大工业领域知识沉淀+13个平台应用赋能软件’数字化赋能体系。”工厂负责人介绍,整套体系帮助工厂降低质量损失成本13%,订单交付周期缩短15%,物流调度效率提升10%,整体提高了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有了工业互联网的助力,领克汽车成都工厂去年生产整车11万辆,比2022年增长将近20%。“2024年,我们将努力实现30%以上增长,达到15万辆以上的产量。”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有多款车型将导入到成都基地,产量增速仍将保持在20%-30%。

从前需要工人投料、炒料、搬运,现在技术工人只需要操作电脑、操作屏幕、操作设备——作为一家传统食品企业,四川天味食品在郫都区和双流区成功打造两家“少人”的智慧工厂后,还将逐步对传统车间进行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天味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工厂智能化的同时,我们几乎所有网络系统都已经‘上云’,做到云端部署,来自全国各地上千家经销商、几十万个零售终端的数据都在云端得到了很好的管理,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市场动向、营销效果等。”

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成都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探索制造业转型发展新模式,专项制定《成都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2023年成都开展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最终认定智能工厂35个、数字化车间73个。

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

服务赋能更多中小企业

开讲座、办培训班,这段时间以来,四川金星集团股份公司工业互联网事业部副总经理刘德成很忙,他甚至吃住都在他服务的一家企业。“传统中小企业触网上云用数赋智的愿望很强烈,这段时间主动联系我们的企业很多。”刘德成说。

专业从事天然气的开采、加工、输送、存储以及应用,金星集团对企业上云有着深刻体会。其构建的“数字金星”工业互联网平台现已接入了11165台(套)相关设备,开发了工业APP数量达到277个,所服务企业已经达到了435家,带动355家供应商、62家客户“上云”,实现自身综合采购成本的降低13%、营收增加15%,形成了行业数字化转型生态。“以公司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设备为例,具体到哪个零部件即将达到使用寿命,平台都会及时亮起黄灯,这样用户就能提前安排零部件更换,避免盲目停产和过度维修,公司也可以及时备货,从而实现双赢。”刘德成举例说。

为了服务赋能更多中小企业,金星集团还要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省级“数字金星公共服务平台”去年宣告成立,如今已规模化面向中小企业推广应用。比如,针对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存在的漏检难控、库存周转率不高等痛点,将用工业互联网思维,结合数智化工具,打造数字质检、智能排产、交期齐套性动态管理等几十、上百个数字化场景,大大压缩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背后,是成都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探索制造业转型发展新模式的具体成效。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成都累计超10万户企业实现“上云”。下一步,按照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刚刚印发的《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4年工作要点》,还将支持星云智联等争创国家“双跨”平台,分级推动大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分类推动汽车零部件、家具等细分行业“链式”整体转型,完成3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培育1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新增“上云”企业2万家。

编辑:文博雅 责编:高婷 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