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台4个文件 推动产业从新出发

2024-05-21 07:26  来源:成都日报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重构竞争新优势,成都从“新”出发,向“新”而行。昨日,成都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同步以电视会议形式开至各区(市)县。会议深入研判成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部署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

会议细数“家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氢能等一批成都引领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体亮相,总结经验、交流做法。

会议重在务实,印发《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成都市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6年)》《成都市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成都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

未来3年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推动氢能产业产值进入全国前五、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到2025年底完成360家以上试点企业数字化改造……会上提出的多个明确目标表明: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在这条面向未来的新赛道上,成都已经起跑,正在加速。

到2026年

成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

《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围绕人工智能全要素提升、全场景应用,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算力支撑能力攻坚、数据供给质量提升、集群发展能级跃升、场景融合应用培育、产业高端要素倍增“六大行动”,给出19条重点任务,推进人工智能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该《行动计划》给出的目标是,到2026年,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算力规模达到20000PFlops,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建成创新活跃、能级领先、应用广泛、要素集聚的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分领域来看:

——创新策源。到2026年,力争在多模态、智能体、认知智能、具身智能等领域的竞争力全国领先,在制造、医疗、文化等领域培育行业大模型超过50个,省级及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达到40个,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15%,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集群发展。到2026年,打造以人工智能链主企业为核心、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力争培育20家以上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链主(准链主)企业,培育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10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争创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场景应用。到2026年,推动“人工智能+”在成都产业发展、美好生活、城市治理中实现深度应用,围绕重点领域打造形成3大类150个特色化、体系化的创新应用场景,培育示范应用产品超过500个,遴选大模型应用标杆项目50个,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要素集聚。到2026年,形成面向行业大模型的数据集20个以上,汇聚超过10亿条公共数据和500亿条行业数据,高层次领军人才超过100人,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与实训(实习)基地超过10个,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从业人员突破20万人,全市人工智能领域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

到2026年

成都氢能产业产值进入全国前五

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高端化升级,关键是数字化赋能,基底是绿色化转型。进入成都新型工业化“视野”的氢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成都市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成都将加快形成以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为主的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显示度和竞争力,抢占国内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新赛道。

全市现有氢能相关企业105户,初步形成“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产业规模去年达130亿元、全国第七,空压机、车载储氢瓶等关键零部件市场份额国内前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500辆。据介绍,未来3年,成都将聚焦建设“绿氢之都”,采取系列超常规举措,实施“六大工程”,推动氢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3年翻一番,进入全国前五。

《行动方案》指出,到2026年,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及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实现车辆规模化推广应用,带动成本持续下探,建成覆盖全市域、辐射成都都市圈的氢能保障网络,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更加健全,产业综合实力和示范推广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全面发展。到2026年,力争全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培育不少于5家在产业链整车或核心零部件相关领域排名全国前五的头部企业,带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技术升级和成本下降,打造产业链条完整、技术水平先进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核心零部件和整车研发制造基地。

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保持领先。扩大示范应用场景,重点打造“一廊五路”等绿氢线路成都段,全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累计推广应用不少于3000辆,建成全国领先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运营重点区域。

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加氢设施基本成网。完善制氢、运氢、加氢站建设审批和运营管理体系,在重点发展区域和各区(市)县布局建设加氢站,力争建成各类加氢站20座(含制氢加氢一体站5座),形成与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推广规模相匹配的加氢站基础设施网络。

具体而言,《行动方案》从提升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能力、加快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加强加氢站配套建设、优化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10条具体政策。

到2026年

成都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

智改数转,是工业、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答题”。2023年,成都获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首批试点城市。《成都市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成都将实施分级分类促转、链群协同提升、服务供给攻关、数字底座强基、人工智能先导、降碳安全融合六大专项行动,深化数智融合应用,做强产品服务供给,筑牢数字底座支撑,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的典范样板。

数智水平保持全国前列。到2026年,全市两化融合整体水平达到70,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8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9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4%,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等示范项目平均生产效率提升达30%以上。

产品服务供给量质提升。到2026年,新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项,培育首版次软件、首台(套)装备500项,引育高能级服务商超过200家。

基础设施支撑持续增强。到2026年,建成“星火·链网”(成都)超级节点,落地域名根镜像节点,打造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0个以上,算力规模超过20000PElops、存力规模超过6500PB,规上工业企业网络和数据安全监测全覆盖。

到2026年,培育智能工厂超过100个,建设数字化车间超过300个、数字产线超过500条、智造单元超过3000个,打造一批智改数转产品或服务,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五大支柱产业深度覆盖。

《行动计划》从六个方面提出21条具体措施,分别为:实施分级分类促转行动,打造四个一批标杆示范;实施链群协同提升行动,探索重点领域先改先转;实施服务供给攻关行动,破解不会转不能转难题;实施数字底座强基行动,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实施人工智能先导行动,释放赋能赋智赋值效益;实施降碳安全融合行动,助推绿色发展本质安全。

力争到2025年底

成都完成360家以上试点企业数字化改造

《成都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完成360家以上试点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中药饮片加工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5个试点行业规上工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比例达到90%以上,规下工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的比例实现明显提升。

到2025年底,培育30余家优质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集成60余个“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打造10余个“链式”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打造20余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奋力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样板城市。

从行业目标来看,到2025年底,智能终端行业完成改造企业44家、打造“小快轻准”解决方案15个、建设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6个;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完成改造企业31家、打造“小快轻准”解决方案10个、建设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4个;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完成改造企业177家、打造“小快轻准”解决方案25个、建设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10个;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完成改造企业53家、打造“小快轻准”解决方案10个、建设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4个;化学药品制剂制造行业完成改造企业55家、打造“小快轻准”解决方案8个、建设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6个。

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成都将建设数字化转型试点公共服务平台、制定转型试点奖励扶持政策、组建数字化转型专家委员会、遴选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确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聚焦开展试点企业数字化改造、构建运行监督与验收标准体系、评估验收改造成果并总结推广。

编辑:邓思璐 责编:高婷 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