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成都 高质量发展
红星新闻网6月6日讯 从古蜀文明的发源地,到现代都市的繁华,成都以其包容开放的姿态,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成都正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6月5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从古时的“蜀道难”到今日的国际空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交织成网,成都已经从内陆城市一跃成为联通世界的桥梁。
▲摄影:嘉楠
枢纽成都
——通达全球畅联五洲
成都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两场两港”枢纽优势逐渐凸显、内陆门户通达能力持续增强、“五外”联动质量不断提升,正加快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2023年12月7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迎来今年第7000万名旅客,爆棚的客流量背后是通达全球、畅联五洲的航线网络,成都航空枢纽全面开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航空枢纽的新篇章。
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与天府国际机场,犹如双翼展翅,每日迎来送往,航班起降频繁,如同穿梭在云海之中的银燕,编织着与全球各大城市紧密相连的空中网络。
在聚力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方面,今年成都将启动成格铁路前期工作,谋划天府国际机场二期项目,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快打造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如今,成都已建成成渝高铁、成自宜高铁等8条高快速铁路,形成“1环12射”铁路网络,成都与周边及全国主要城市均实现“当日达”,“137”高铁交通圈正加速形成,以成都为支点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正逐步成型。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超过2.7万列,联通境外112个城市,“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集结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成都正高标准建设国际铁路枢纽。
目前,天府站高架站房钢结构屋盖已完成提升工作,“凤凰骨架”雏形初现。作为成都规划的“四主三辅”的四主之一客运站点,成都天府站将串联川藏铁路、成自高铁、成达万高铁,无缝衔接18、19、25、26及S7号线等多条轨道交通。根据预计,整个站房将于2025年建成投用,将成为成都又一交通枢纽。
▲图源:天府发布
成都正建设立体全面开放通道,不断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巩固“两场两港”优势,统筹推进中欧班列(成渝)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互联,强化“两场一体”协同运营,推动国际和地区直飞航班增班加频和国际中转联运航线拓展,积极争取建设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枢纽成都
——开放的沃土让科创“开花结果”
伴随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高速发展,“数字丝绸之路”赋予“一带一路”崭新内涵,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成都正以聚焦和服务国家战略的“站位”,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协同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四川天府新区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中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核心区域,先后建成成都超算、天府智算“双中心”算力设施,以算力支撑智慧蓉城建设,服务以人工智能为主要阵地的新质生产力,筑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基础底座,提高成都数字化转型速度,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贡献力量。
坐落于兴隆湖畔的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里,“最强大脑”以最高运算速度达10亿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正在昼夜“转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自建成投运以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攻关,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基础科学研究。这里,填补了我国西部地区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体系的布局空白,加速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处理产业的聚集。
▲图源:中核集团
科技,直抵未来。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国内首个纳米孔基因测序仪、新一代“人造太阳”、全球首座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大尺寸菲涅尔透镜制造技术突破……仅在成都,就聚集了大量全国领先,乃至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产品。
近年来,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也有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此茁壮成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3万家,同比增长13%。2024年,成都力争在蓉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500家。与此同时,成都也将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服务工作,围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创新能力、引育科技人才、深化科技金融、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
枢纽成都
——建圈强链释放投资吸引力
成都,正以其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活力,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持续增强双向配置的枢纽运筹能力。
5月18日,成都海关发布最新外贸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成都实现进出口2494.1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高出同期全国1.7个百分点。而中法成都生态园、新川创新科技园等国别合作园区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支撑,将继续发挥各自优势,做好成都对外开放的桥梁与纽带。同时,成都坚持招商与稳商并举、引才与用才并重,高质量“走出去、引进来”,厚植成都经济活力、创新动力、投资潜力,为高质量对外开放提供不竭动力。
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构建,这座城市的“吸附力”越发强劲。低空经济、氢能成为今年成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打造的两条重点产业链。
自此,成都产业建圈强链重点产业链累计达30条。随着成都建圈强链“朋友圈”扩容,为成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国内外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在成都加速聚集,“新朋友”坚定落子,“老朋友”相继加码,“链主”企业聚企成链、集链成群。那么,在这城市吸引力的背后,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各项创新举措的持续加码。成都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和投资者增加了信心和动力,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图源:成都12345
除了不断升级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成都更创新打造服务平台,上线助企热线。12345助企热线、蓉易办、蓉易享、蓉易见“四大服务企业平台”联动,四位一体打造出政企互动的“总客服”、便企利企的“总平台”,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公平的服务。
枢纽成都
——世界文化名城活力绽放
成都是历史商业名城,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兴。从东汉年间富庶一方的“锦官城”,到唐宋时期“扬一益二”的鼎盛繁华,从“百年春熙”到交子公园千亿级商圈,烟火升腾,活力延绵。随着“三城三都”建设提速,一系列的新业态、新场景激发了消费活力。同时,在一系列促消费举措下,成都消费市场活力十足、动能澎湃。
与顶流“女明星”花花打卡合照、夜游锦江听两岸丝竹和鸣、城市漫步品少城传统小吃、“新十二月市”月月有主题……成都文旅花样百出,让市民游客解锁独“蜀”一帜的新玩法。成都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上下足功夫,传统民俗、非遗文化、都市休闲、数字体验等文旅项目大放异彩,加快建设蕴含天府文化特色、彰显公园城市特质和引领国际时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4月26日,2024成都世园会开幕。世园会被誉为世界花卉园艺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二个举办世园会的城市。4月27日至5月5日,成都2024汤尤杯比赛举行。这是中国西部首次举办世界最高级别羽毛球赛事,也是巴黎奥运会之前级别最高的羽毛球赛事。
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去年夏天,全世界见证了成都大运会的圆满举办。接下来,还将迎来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等重大国际赛会。成都统筹推进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无论是重大国际赛会,还是凤凰山“金牌球市”的火热,都将赛事营城孵化成城市“热流量”,激荡消费新生态。
高水平举办中国音乐金钟奖、金熊猫奖等活动,持续提升西博会、国际美食节等品牌节会影响力,积极推动蜀锦蜀绣、川酒川茶、竹艺竹编等特色文化产品走向世界。通过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魅力,加快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枢纽成都
——携手并进唱好成渝“双城记”
四川地域广阔、地理差异明显、历史文化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五个区域经济板块——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错位发展,水涨船高。成都平原经济区“压舱石”作用明显,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势头良好,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特色鲜明。
成都积极强化省会城市责任担当,主动为市(州)发展搭台聚势赋能,鼓励区(市)县与省内县(市、区)探索结对联动发展,提质建设成阿工业园、成宜装备制造产业园、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不基地等平台。
将视野拓展到成都平原经济区,成德眉资构成的成都都市圈,成为先进制造业核心区域,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经济带则成为产业主轴。成都都市圈作为中西部第一个都市圈,成德眉资四市切实发挥主体作用,专项合作组同向发力。
上午在成都看熊猫,下午在重庆吃火锅,成渝“双城记”让这一情境成为现实。传统优势产业相融共促,新兴产业集群日渐成型,搭建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线上对接平台,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等重大应用场景建设也得到深入推进;汇聚科技创新资源,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和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联合对重大技术难点展开科研攻关;公共服务一网通办,现有311个通办事项,涵盖就业、社保、就医、公积金等“身边事”,群众不用两地跑,“同城化”便利提升居民幸福感。
▲摄影:嘉楠
从“空中+陆上”丝路的开放通道“四向拓展”,到高水平打造开放平台促进“全域开放”,再到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质开放型经济发展……成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绘就更加美好的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成都图景。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张烁 责编:高婷 覃峰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