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蓉牵手“找矿挖宝” 上海高校面向成都企业发布470项科创成果

2024-06-07 07:24  来源:成都日报  

6月4日-5日,“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上海站活动举行,先后走进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对接高校优质创新资源,为相关成果在蓉转化添动能。来自上海高校的10余个科研团队面向蓉企,围绕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微电子等领域,共发布470项创新成果。

关键词:合作

成都企业“满载而归”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都是成都布局的重点产业。此次成都相关领域企业带着“真需求”来沪,在遍地是“宝”的上海高校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宝藏。

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李慧有备而来。“我们主要关注大模型、数字人智能应用及机器人自身智能核心技术问题。”李慧直言,参加活动后收获很大,“明途科技基于私有数据做垂类模型及智能体服务,在上海交大了解了最新AI技术成果后,对我很有启发。一方面,我们可以探索数据为组织在生产营销中的深度应用,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探索数字人与实体机器人的融合,更好地提升机器人的多任务决策智能体服务。”

当前,成都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也给明途科技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有人工智能企业875家,产业规模78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就在5月,《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出台,力争2026年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同样在5月,明途科技“MT-WorkGpt”大模型成功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在‘持证上岗’后,我们会持续把明途科技的垂类模型赋能政务、企业、文旅、教育等行业。”李慧表示,乘着此次活动的“东风”,明途科技还将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围绕技术攻关、创新应用、人才交流等深化合作。

沃飞长空招聘经理李双表示,“很荣幸能参加这次活动,感谢政府为企业与高校之间搭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沃飞长空一直非常重视与各高校联合进行人才培养。”

此外,创新平台的参观也给李双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同济大学的风洞中心作为国内首个整车风洞中心,为汽车工业、高速列车、大飞机等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今天亲眼所见,非常震撼。在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实践等方面,风洞中心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寻宝

开启创新思维碰撞

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引擎,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新质生产力诞生发展的关键载体。连续2天,成都“找矿挖宝团”先后走进3所高校的多个研究院、创新平台,深入高校科技创新“一线”,不仅了解到前沿科研成果,还“挖”出不少“宝”,为下一步洽谈、合作打下基础。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智慧医疗与创新药、感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已积累了大量先进技术和成果,已孵化了智元科技人形机器人等20余家科技企业。在研究院展厅,通过展品、视频等多种方式,“找矿挖宝团”可以近距离了解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最新发展——通过拆分多个机器人原子动作,再结合机械臂与智能灵巧手,可以完成如切菜、旋拧等多种复杂操作,为未来智能制造、医疗陪护、服务娱乐等领域机器人落地打开想象空间;首个纳米线3D人工眼球,实现成像器件从二维到三维球形的跨越。

在同济大学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可以探索我国首座专业整车风洞中心的创新密码。气动声学整风洞最大风速250km/h,160km/h的背景噪声小于61dBA,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热环境风洞温度范围-20℃-55℃,相对湿度范围5%-95%,可模拟阳光辐射和降雨。风洞中心能为整车和零部件的空气动力、气动声学、热力学和环境适应性的性能集成研发提供仿真分析、设计优化、实验验证和综合评价。

成都“找矿挖宝团”还参观了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微纳器件与工艺实验室、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同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基地,一路上时不时向高校团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现场交流氛围十分火热,实现了成都与上海创新资源的“双向奔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文/图

编辑:邓思璐 责编:高婷 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