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头评丨未成年人游戏退费纠纷“三七”比例担责,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

2024-06-07 09:07  来源: 红星新闻网  

爱看头评

近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个针对未成年人游戏退费的团体标准,划定责任承担标准,让争议解决有章可循。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

针对部分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限制这一备受争议的问题,前述“团标”明确责任比例: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将承担100%责任;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已经依照法律法规配置了防沉迷措施,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或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那么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承担责任比例一般为30%至70%,并由监护人承担剩余责任。如果监护人通过多种或多次情形破坏防沉迷成果的,将加重责任,甚至承担100%的责任。

未成年人网游“氪金”纠纷仍不时成为社会焦点,这看起来百密一疏的漏洞,究竟在何处?家长失察恐怕难辞其咎。可以说,网游企业的防火墙筑得再坚固,可能也敌不过疏于监管的“后院失火”。在家长陷入维权纠纷之前,可曾想过“教子应为父母之责”。对孩子沉迷网游的问题,难道真的毫无察觉?非等到钱包被掏空,才想起甩手掌柜当不得?

现实中,有些网游头部企业或出于维护企业形象的考虑,网游退费流程有时演变为“家长一闹就全额退、热搜一上就马上退”。类似维权“成功”的案例反而可能起到负面导向作用,让部分孩子有恃无恐,让某些家长更加忽视监管职责。一些长期性的、大额的充值,可能正是因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疏于对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的管理,让孩子有机会借用成人身份绕过实名制设置进行付款。守住未成年人“触网关”,游戏厂商需“道高一丈”,让防沉迷系统更硬核、更有效;克制孩子“氪金”,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举动。多方协同努力,才能筑牢未成年人科学上网的防火墙。(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林静)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覃一川 责编:高婷 覃峰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