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月成都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24.9%

2024-06-13 07:27  来源:成都日报  

今年前5月,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实现旅客吞吐量3512.2万人次,同比增长24.9%;货邮吞吐量38.3万吨,同比增长40.0%。抢眼的航空流量数据,也折射出国际航空枢纽的通达便利性。

与此同时,成都国际铁路港也是一道忙碌的风景线,一趟趟中欧班列满载货物往来穿梭,紧密串起境内外的生产端和消费端。今年前5月,成都中欧班列发运货值超过210亿元,同比增长逾两成。

开放通道是资源要素流动的基础支撑。今年以来,成都坚持提质建设立体全面开放通道,不断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两场两港”枢纽优势逐步显现,“空中丝路”通达全球五大洲,“陆上丝路”畅连境外112个城市,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客货并举织密“空中丝路”

前5月航空客货流量均大幅增长

6月2日,成都开通直飞巴黎的国际定期全货机航线,紧接着,7月29日还将开通直飞米兰的国际定期直飞客运航线。成都与世界闻名的时尚大都市紧密相连的背后是成都客货并举提升航空枢纽通达能力。

今年以来,成都相继开通直飞华沙、巴黎等多条国际定期全货机航线,恢复直飞墨尔本、加密直飞洛杉矶等多条国际客运航线。截至目前,成都在飞的国际及地区定期客货运航线已达71条,基本形成通达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的洲际客运骨干航线网络,全覆盖亚洲主要航点。

进口三文鱼、活虾、车厘子等鲜货对运输时效要求非常高,也是检验一座城市航空枢纽通达性的“特殊旅客”。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成都在飞的国际及地区定期客货运航线数量是最多的,这些鲜货搭乘全货机航班或客运航班腹舱,能够快速地从成都入境进入中国市场。

正因如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进口鲜货从成都入境,成都航空口岸鲜货进口量大幅增长。以进口三文鱼等冰鲜水产品为例,今年前4月同比增长了9倍多。“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是今年成都航空口岸进口货物的一大增长源。”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说,鲜货进口量快速增长,既丰富了市民餐桌上的进口美食,也说明了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高效通达能力。

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称,围绕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接下来在推动欧美枢纽航点恢复拓展的同时,结合国际航空市场结构变化,积极拓展全球增量市场航线及“一带一路”新兴市场航线,加密重要枢纽航线航班频次,高水平提升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全球通达性。

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实现旅客吞吐量3512.2万人次,同比增长24.9%;货邮吞吐量38.3万吨,同比增长40.0%。其中,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220.6万人次、14.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46.5%、60.4%。

四向拓展畅通“陆上丝路”

“钢铁驼队”畅联境外112个城市

在城东、城南的成都两场航班忙碌起降的同时,位于城北的成都国际铁路港也传出“钢铁驼队”的阵阵响亮“驼铃声”,四向拓展的国际班列线路畅通“陆上丝路”,不断增强国际铁路枢纽的集结中心功能。

“当前红海海运时效无法保障,于是我们选择了成都中欧班列运输。”近日,当130余吨丝线出口货物抵达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港,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

宜宾惠美线业公司的货物先乘坐成都中欧班列出境,然后再经铁路抵达德国汉堡港后换装上船,最后经海运抵达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港。依托从成都延伸而出的“蓉欧非”铁海多式联运,宜宾惠美线业公司的产品出口运输难题迎刃而解。其实,“蓉欧非”铁海多式联运通道早在一年多前就打通,为四川本地和我国西部地区企业向非洲出口货物提供了一条稳定、高效、便捷的运输通道。

成都是全国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之一,2013年4月成都首趟中欧班列开行,打破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沿海港口的历史。经过11年的稳定运行,成都国际班列已构建起“西至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四向拓展线网体系,累计开行近3万列,联通境外112个城市,成为亚欧大陆桥上运输最稳定的“钢铁驼队”。

据成都国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承果介绍,成都中欧班列由于运行稳定性高、时效性强,深受众多外贸企业青睐,搭乘中欧班列进出口货物日益增多,公司代理的运输货物种类已经从衣帽百货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扩展到汽车、化工等高端产品。

如今,成都已发展成为首批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节点城市。依托“中欧班列+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叠加效应,成都中欧班列已形成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据成都海关统计,今年前5月,成都中欧班列发运货值达211.7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进口货物主要有汽车及其零部件、化工品、食用油等,货值35.6亿元、同比增长20.4%;出口货物主要有液晶电视及其零部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货值176.1亿元、同比增长21.8%。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

编辑:邓思璐 责编:高婷 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