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9个方面发力 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6-20 07:27  来源: 成都日报

昨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科技局、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武侯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向媒体介绍了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布局。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于近日印发。《实施细则》从支持算法工具源头创新、支持算法创新转化、支持算法首试首用、支持建设创新应用平台、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集聚发展、支持高端要素聚集化、支持开展标准研制九个方面给出具体政策措施,推进政策高效落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支持算法工具源头创新

《实施细则》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研制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对经认定的“首版次”软件产品,按其研发支出金额10%的比例,对研制单位一次性给予最高250万元的资金补贴。鼓励应用人工智能开发框架,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应用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对经认定的“首版次”软件产品,按其销售合同执行金额10%的比例,对应用单位一次性给予最高250万元的资金补贴。鼓励在蓉各类创新主体围绕国产人工智能开发框架,研发相关基础软硬件产品,经评审择优,给予最高200万元研发经费支持。项目采取前资助支持方式,经评审择优,给予重点项目最高200万元经费支持,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给予一般项目最高20万元经费支持,项目执行期原则上不超过1年。

支持算法创新转化

《实施细则》指出,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开展核心算法研发,研制全栈国产化的通用大模型,对取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项目成果或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并在蓉落地转化的,经评审择优,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采用前资助支持方式,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开展行业大模型研发应用,对性能先进且成功通过国家大模型备案登记的前十名,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支持算法首试首用

《实施细则》指出,支持企业应用智能算法、人工智能软硬件、生成式产品在“智慧蓉城”建设中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对经评定为标杆场景的,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支持算法采购应用,对首次采购获得发明专利的智能算法并用于软硬件产品的企业,按第一年采购合同执行金额的10%给予一次性最高250万元奖励。

支持建设创新应用平台

《实施细则》指出,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创建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对新获批建设的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建设运营算法检测、验证、对接交易、生成式内容评测等公共算法服务平台,对于产生实际收入的,经评审择优,按平台年度服务性收入的10%,给予单个平台每年最高100万元补贴,每年评选平台不超过10个。

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实施细则》明确,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对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5亿元、10亿元,且人工智能相关业务收入占比6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分别给予企业核心团队10万元、20万元、25万元一次性支持。鼓励企业做专做精,对新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人工智能企业,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

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实施细则》明确,对于获得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且人工智能相关业务收入占比6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按企业实际获得投资额的1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支持企业集聚发展

《实施细则》指出,对于新获批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园区,按照园区人工智能业务收入规模万分之一的比例,分别给予其专业化运营机构最高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支持。

支持高端要素聚集化

《实施细则》指出,支持企业自主或联合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建设高质量人工智能数据集,每年遴选数据集建设单位,纳入智慧蓉城应用场景实验室,共同开展重点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打造高质量公共数据集。对在蓉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及特等奖的个人或团队,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其他奖项(不含优秀博士论文)的个人或团队,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支持开展标准研制

《实施细则》指出,鼓励企业参与人工智能标准研制与场景建设标准研制,对主导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分别给予60万元、40万元、25万元奖励,单个企业每年获得奖励累计不超过100万元。其中对第一承担单位奖励金额分别为40万元、25万元、15万元,第二承担单位奖励金额分别为20万元、15万元、10万元。

发展现状看数据

成都已完成人工智能“数据、算力、算法”全要素政策体系构建,成为全国首个分别出台人工智能“三要素”产业专项政策的副省级城市。

成都市持续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在自然语言处理、视听觉信息智能识别、人工智能专用芯片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发明专利授权数近10000项。

未来布局看行动

天府新区正在成都科创生态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

成都高新区拟超常规支持算力建设和应用,支持企业租用本地算力,每年发放1亿元算力券。超常规支持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大模型方面,支持企业购买本地基座大模型服务,每年发放1亿元模型券。

武侯区将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算力支撑能力攻坚等“六大行动”,力争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政策最高奖励1亿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艳玲 吴茜

原标题:9个方面发力 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张烁 责编:高婷 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