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风破雨 “打飞的” 成都城市低空载人验证飞行首飞成功

2024-06-21 07:36  来源: 成都日报

从洛带通用机场起飞

抵达中国-欧洲中心46楼停机坪

抵达青城山起降点

位于天府新区的成都市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

雷文天在机场接受采访

“直升机来了!” 6月20日15时11分,在双流国际机场6号机坪,细雨纷纷,从翘首以待的人群中发出了惊呼声。一个小黑点快速向前移动,马达的轰鸣声也越来越响……最后,一架橙白相间的直升机稳稳降落在停机坪。这架意大利产的阿古斯塔AW109型直升机(机号:B-707F)正在执行成都市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飞行航线的试飞任务。当天,成都开启两条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飞行航线,均取得圆满成功。此次验证飞行的成功,不仅为成都低空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未来城市低空出行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首飞,怎么飞?

开启两条验证飞行航线

文旅出行、交通运输场景都来了

6月20日,成都开启两条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飞行航线。

第一条航线,9时35分阿古斯塔AW109型直升机从洛带通用机场起飞,9时46分抵达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中国-欧洲中心46楼停机坪。10分钟后,飞机再次起飞,飞往青城山。10时42分,到达青城山起降点,然后返回洛带通用机场。

第二条航线,从洛带通用机场起飞,到达天府国际机场,再到双流国际机场,最后回到洛带通用机场。

中午,突然天色阴沉,空中飘起了小雨。在双流国际机场外的一片草地上,一群摄友早已架好了长枪短炮,他们要见证这个历史时刻。15时11分,大家翘首以盼的直升机身影终于出现在双流国际机场的上空。马达声,也变得悦耳起来。飞机越来越近,停靠在了停机坪上,螺旋桨转动得越来越慢,直至停止。打开飞机舱门,机长雷文天走下来,脚踩大地,宣告这一段飞行的测试成功。

为了保障这次试飞,双流国际机场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机场运控中心指挥室主管助理刘付贵介绍,前期机场经过多次实地勘测和演练,制订了周密的运行保障方案,确保顺利执行首飞任务。“针对下雨天气,我们也做了预判,这点风雨并不影响我们飞机的正常飞行和保障。”刘付贵抹了抹眼镜上的雨滴,笑着说,“这点风雨阻挡不住我们发展低空经济的热情。”

飞行,谁在管?

低空飞行“智慧大脑”

7个子模块实战检验告捷

当飞机从洛带通用机场飞离地面,距离50公里之外的成都市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即刻显示出相关信息,实现对通用航空器的动态监视。本次飞行的青城山站,距离平台所在地已相距近百公里,平台仍能对飞行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在这场飞行的背后,位于天府新区的成都市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作为“智慧大脑”,为飞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运行保障工作。本次飞行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验证该平台在飞行动态监视板块的功能性。作为成都市低空飞行的“智慧大脑”,该平台主要功能是提供低空飞行监管服务,为运营企业提供航线规划和飞行情报服务。目前,该系统共设7个子模块,包括系统主界面模块、飞行动态监视模块、历史飞行记录模块、飞行活动管理模块和行业数据管理模块、应用场景模块以及公共安全管控模块。此次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该平台通过首次实战检验。

从适飞监管、航路规划到探测反制、设备管理,该平台将全链条提供低空交通管理服务,从而进一步完善低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飞行管控服务能力,加快构建安全、有序、高效的低空飞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全力服务成都加快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

据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是集无人机监管、交通服务、商业应用的一体化平台,平台的运营是确保成都低空飞行活动安全、有序、可控的重要条件,为后续拓展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飞行活动是低空载人航线及其应用场景的一次积极探索与验证。成都市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首次实战检验的通过,标志着低空载人飞行通航管理链条的顺利打通,将为载人飞行在体制机制、安全管理、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政策完善提供重要参考,也为今后更多航线的开行提供借鉴,为商业化飞行积累经验。

新闻访谈

“90后”机长:

方便快捷平稳

执飞的机长雷文天来自四川驼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个头不高,脸蛋红扑扑的。

“直升机要在40多层高的楼顶上起降,技术不过硬的根本不放心让其去执行任务。”四川驼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天发告诉记者,为了迎接这次全国瞩目的首飞,公司在所有飞行员中精挑细选,最终选中了安全飞行5000小时以上的“90后”机长雷文天。

在双流国际机场,雷文天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告诉记者,考虑到要最大程度减小对于其他运输航班的影响,当天设置的飞行高度大概100米左右。“从天府国际机场飞过来,非常方便快捷,整个飞行过程也很平稳,在途中我们欣赏到了沿线的景色,很漂亮。”对于这场试飞,他对结果相当满意。

据媒体报道,首飞配置的双机长,副驾驶是谢华杰,他曾是北京冬奥会保障机组成员。

文旅部门:

着重谋划低空旅游产品

“按照成都市委对成都低空经济发展提出健全‘六个一’工作体系,都江堰正积极打造提升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在基础设置方面,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安飞通航青城山机场,建成青城山鹭岛直升机起降点,正规划建设天马通用机场。”都江堰文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治川向记者介绍。他表示,这些起降点区域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运营条件,可以满足低空载人飞机的起降需求。

都江堰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的景观特色,将着重谋划原地起降的低空旅游产品,实现立体化深度观光,结合节假日、客户群体特点等因素,开展节庆游、情侣游、亲子游等多种形式的组团特色游;融合航空运动、飞行体验、空中婚礼、研学科普、航空摄影等业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市民游客:

影视场景走进现实

“梦想照进现实!”市民罗炬告诉记者,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了首飞的消息,“以前在剧里面经常看到影视人物乘坐直升飞机一飞冲天,没想到现在普通市民也可以啦!”他表示,只要价格合理,自己会考虑在特定的日子,来一趟具有仪式感的飞行,“比如生日飞行,比如带着女朋友一起飞,来个‘空中求婚’!”

游客沈先生表示,得知可以坐“小飞机”,从成都市区直达青城山,感觉还是挺新奇的。“至少多了一个到达目的地的选择吧。对于我们普通游客而言,可能性价比更为重要,感觉这个比较适合商务游客,或者出现某些突发状况,比如在青城山突发疾病的游客。”他表示。

低空出行雏形初现

从双流国际机场到IFS只需10多分钟

6月20日,坐上首飞直升机的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屠强肩负了两个使命,一是体验产品,二是拍摄照片。落地双流国际机场后,他告诉记者,这一趟试飞的感觉非常棒。

屠强透露,沃飞长空近期已成功完成AE200机型的全倾转过渡飞行实验,成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完成该类试验科目的eVTOL企业。这次试飞,也是沃飞长空为未来构建低空立体交通体系以及大规模发展低空经济打下了基础,低空出行“成都造”走入日常生活已初现雏形。他举例,比如从北京到成都两个小时,坐航班来,原来进城可能要堵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未来就能十多分钟把人送到市中心的IFS。

沃飞长空市场部总监费岚表示,本次飞行活动以传统直升飞机先行先试,跑通城市低空出行全流程,为未来eVTOL即人们常说的“飞行汽车”商用模式奠定基础。

编辑:文博雅 责编:高婷 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