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主汛期 都江堰市369套自动化监测设备全员上阵
红星新闻网(记者刘杰)7月7日报道 汛期已至,地质灾害防治更加牵动人心。都江堰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45处,分布在龙池镇、青城山镇、玉堂街道、灌口街道、银杏街道、蒲阳街道和青城山一都江堰景区、灵岩山景区。长期以来,都江堰市持续健全地质灾害人防+技防“双防”模式,全面防范化解灾害风险,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89名专业监测人员筑牢安全防护网
“预警啰,快跑哦!”随着一阵急促的敲锣声和喊话声,村民们立即从庄稼地里、值守点位跑出来,按既定线路安全有序地撤离。7月4日上午,在龙池镇飞虹社区5组红色干沟泥石流点位,社区开展了一场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演练。
“听到敲锣赶紧跑,啥子东西都不要带。”专业监测员夏高熙告诉记者,近年来,村民们已经对预警机制非常熟悉,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撤离。
红色干沟曾于2009年7月17日、2010年8月13日和2013年7月10日发生泥石流。2011年,红色干沟完成工程治理,主要治理措施为上游拦砂坝+下游防护堤,共设两道拦砂坝,238米排导槽。2013年灾害之后,对该点位实施排导槽加固+拦挡坝垂裙修复,维护工程实施后至今,该沟泥石流再未造成灾情,达到了防灾减灾的目的。
红色干沟泥石流点位是成都市级地灾点位,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根据成都、都江堰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该点位绝大多数住户已搬迁,村口设置了闸道,禁止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目前还有少部分居民正陆续搬迁,还有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夏高熙介绍,从4月28日起,共有5名专业监测员、1名群测群防人员,在该点位实行24小时值守。
为了深化防灾减灾宣传与实战技能培训,每年夏天,都江堰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都会邀请专家,对专业监测员展开培训。夏高熙已经熟练掌握了一系列专业监测知识,“我们主要监测暴雨和持续降雨气象条件下,出现沟水突然断流,沟谷异常响动等异常情况,出现这些情况,不仅要第一时间组织村民转移,而且要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
虹口社区2组银洞子地灾点位同属成都市级地灾防治点位,专业监测员骆志英告诉记者,该点位实行24小时值守,晴天、雨天、大雨天分别是1人、2人、4人一组值守,定时对泥石流点位开展监测工作,并及时汇报监测内容。
为做好地灾防治工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精心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签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配置289名专业监测人员、9名防灾责任人、设立34个监测责任人,对地质灾害隐患实施精准监控,确保每个隐患点都有专人负责。
精准布控369套自动化监测设备
除了“人防”,针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关键领域,都江堰还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在“技防”方面下了大功夫。
“目前,根据上级要求,我市在106处高危险地质灾害隐患点,精准布控369套自动化监测设备。”地灾防治专家、四川省第二地质大队工程师莫志为介绍,目前,智能化监测设备主要有无线预警广播、裂缝监测站、雨量监测站、泥位计、GNSS地表位移监测站。依托智能化监测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
紫虹社区1、2组三合厂沟为白沙河的一级支流,沟总体上为深切割“V”字形谷,具有岸坡陡峻,切割深度较大的特点。该点位属县级地灾隐患点。已经安装完毕的泥位计属于目前最先进可视化一体高清设备,三个摄像头全方位监控,补光灯在夜晚可实时监测河道情况,会随着沟道内泥水位变化而发出预警。
据悉,自动化监测设备已同步四川省、国家预警系统,自动收集数据、上传,超过预警阈值监测设备会触发预警,管理人员收到信息后,根据预警预报的紧迫性采取不同处置方式及响应机制。
都江堰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要求,将持续加强源头管控,聚焦防治重点,总结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特征规律,针对道路沿线、农村切坡建房等重点区域,重要节假日期间等重要时段,防早防好。做细做实“人防+技防”工程建设,确保专业监测员在岗在位在状态,智能化监测预警设备有效及时告警,建立预警响应一体化管理机制,重要时段提高标准,全面防范化解灾害风险。(来源:都江堰发布)
编辑:方艺霖 责编:高婷 覃峰 审核:马兰 监制:王晋升 孙耒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