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新篇章:沟通的力量与艺术
红星新闻网(记者 陈佩鑫)8月7日报道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共育已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教育领域。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这一重要讲话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指明了方向。据《中国教育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家校合作项目覆盖率已超过95%,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有目共睹。然而,“有效沟通的缺失”仍是家校共育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近日,在由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成都市关工委)发起的“蓉城‘五老’开讲啦!”的宣讲课堂上,成都市关工委首届“最美”宣讲员李萍,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分析,与线上线下的同学、家长们一同,深入探讨了家校共育中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和实现策略。
沟通的艺术:构建和谐家庭的桥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沟通是维系家庭和谐的纽带。家校共育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个开放、包容、互助的教育环境,让家长、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世界上的一切关系中都少不了沟通,是沟通让我们能够彼此理解,减轻相处时的压力。”李萍在宣讲课上讲到。然而,现实中,由于代际差异、文化背景、教育观念等因素,家校之间的沟通往往存在障碍,导致我们的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往往源于换位思考的缺失。”现场,李萍老师以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向在座的学生和家长共同展示了,如何以积极的语言表达和非暴力沟通技巧,来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家庭和谐。她还提到,在沟通过程中,不仅家长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孩子也应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而不只是逃避或反抗。“这种双向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建立起信任和尊重,形成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
自我的成长:跨代际教育的新目标
自我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支持。在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学术成绩,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家长应帮助孩子发现自身的优点,鼓励他们追求个人兴趣和发展,孩子们也要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李萍老师讲道。“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探索、勇敢尝试、不断学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她还补充。
家校共育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年来家校共育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如何更好地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资源,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如何更全面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些都是家校共育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期待家校共育能够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正如宣讲课尾声李萍总结的那样,“我们要携手共进,才能共创孩子们的美好未来。”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张烁 责编:高婷 覃峰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