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城”了 | “科技共山水一色”的成都科学城

2024-09-02 15:41  来源:成都科学城  

公园城市首提地  城市在青山绿水之间有机生长

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勾勒出的宁静致远,被千古传唱。

与古人相比,如今的成都科学城,在山水之间,多了另一种意境:“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

图片1

兴隆湖  范鹏辉 摄

夏日的兴隆湖,清波荡漾、水天一色,环湖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林立,市民游客在湖畔洒下一路欢声笑语……

今年7月2日,兴隆湖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更好的印证了成都科学城是一座“山水”和“人文”交融的城市。

图片2

兴隆湖  范鹏辉 摄

兴隆湖是天府新区的“生态之肾”,不仅有碧波蓝“海”,还有百变花“海”。4500亩的水域面积为大家营造了一个生态环境优越、景色旖旎、玩法多样的绝佳旅游胜地。

走进兴隆湖,视野开阔,湖天一色,从视野辽阔的湖滨广场到与鱼儿共游的湖畔书店,从能看见不同风景的码头到富有野趣的浅滩花境,从形形色色的廊桥到浪漫沙滩,兴隆湖的每一处风景都能带来不同的惊喜体验。

图片3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  范鹏辉 摄

集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成都科学城,正带领众多高新技术人才擘画新的篇章,这里既有筑梦创业的快节奏,又有文体同行、草长莺飞的慢生活。在这里,科技之美与生态之美相互映衬,迸发着创新的生机与活力。

创新驱动  聚集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创新策源功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成都科学城持续深入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时代使命,聚焦“实验室”“大装置”“国家队”“高校圈”“人才港”等关键工作,加快聚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021年6月7日,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和西部(成都)科学城一同在成都科学城揭牌,这是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征途中的一件标志性大事。

图片4

天府兴隆湖实验室  范鹏辉 摄

“成都科学城围绕兴隆湖形成总面积为132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不断构建和完善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我们先后揭牌运行了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等天府实验室,目前已形成“国家实验室+省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加快建设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构筑学科方向关联、功能互相支撑的大装置集群。”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成都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23年3月31日,科技部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支持成渝地区以“一城多园”模式加快建设西部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都科学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图片5

天府海创园  梁迪 摄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了成渝地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使命,并支持两地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4年来,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天府新区坚定担当起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的重任,统筹“一核四区”,不断筑强创新策源转化功能、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为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牢了坚实基础。”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成都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成都科学城是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的重要一核,在这里,成都科创生态岛作为成都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示窗口,众多科技企业在这里登“岛”,目前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共“藏”有167项围绕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科技产品;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积极筹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为西部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国家级研发平台的基础研究提供算力支撑;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聚集众多科研人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培养更多科技人才……

图片6

成都科创生态岛  梁迪 摄

目前,成都科学城已经全面进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这里,汇集国家级科研机构27家、布局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实现实体化运行,引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个、交叉研究平台5个、科教基础设施6个、科技创新基地22个,已布局66个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高技术服务业加速壮大,导入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高能级服务平台,引进新三板西南基地等高技术服务项目100余个,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产业集群初步成势。

时至今日,湖面、生态绿地依然是构成“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重要部分,成都科学城作为“一核四区”关键“一核”的地位优势持续凸显。

十年光景,成都科学城已然成为了创新发展的“火车头”和“加速器”。

编辑:向思燚 责编:高赛琦 审核:谭麟 监制:赵若一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