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 光影成都① | 府南河“一号工程”

2024-09-02 17:25  来源: 红星新闻网  

【开栏语】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在这75年的岁月里,成都的城市外观风貌、产业商业经济、人民衣食住行……同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都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蜕变,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光影。成都的故事是一段段光影的交织,是一幅幅照片的记录。红星新闻网即日起推出《城市记忆 光影成都——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栏目,用镜头捕捉历史的脉搏,用光影讲述时代的传奇。通过摄影师的镜头,我们得以跨越75载的悠悠岁月,细细品味与见证成都这座城市的非凡变迁。

锦江,锦江府河段和锦江南河段的合称,是成都人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它环抱成都这座城市穿城而过,是古代成都通往中国沿海的黄金水道。

微信图片_20240902155655

▲1991年,柳荫街与染靛街之间的南河。周孟棋摄

20世纪70年代,成都市人口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用水需求激增,府南河水质变差、污染严重。1985年,成都龙江路小学少先队员给市长写信,发出了整治府南河的第一声呼唤。经过几年准备,1992年,综合整治府南河提上了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程,决定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对府南河中心段实施综合整治,命名为“一号工程”。

▲府南河综合整治“一号工程”。1993年,周孟棋摄

▲府南河综合整治“一号工程”。1993年,周孟棋摄

微信图片_20240902155730

▲整治中的府南河——南门大桥工地,南门大桥是府南河最大的桥梁工程,长74米宽40米。1995年,周孟棋摄

1993年,府南河整治工程正式启动。

▲整治中的府南河沿岸。1994年,周孟棋摄_副本

▲整治中的府南河沿岸。1994年,周孟棋摄

这项成都市当年的“一号工程”建成24个新区,拆迁3万多户,让居住在河两岸的10万居民搬进了新居。

▲居民搬进新居。1995年,周孟棋摄

▲居民搬进新居。1995年,周孟棋摄

到1997年,府南河中心段综合整治完成,历时5年,耗资27亿元。1998年,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获得当年度“联合国人居奖”。

微信图片_20240902155815

▲整治后的府南河河水公园。1997年,周孟棋摄

微信图片_20240902155827

▲整治后的府南河新貌。1998年,周孟棋摄

今日的府南河,碧波荡漾、水清岸绿,正如李白那句“濯锦清江万里流”。

▲府南河美景。2013年,周孟棋摄

▲府南河美景。2013年,周孟棋摄

6058162fe8eda28d4640cbbe0e49429

▲如今的府南河夜景。周孟棋摄

(照片由周孟棋授权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照片征集】

《成都》这本相册,邀你加入更多照片!

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成都市将举行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红星新闻网承办的“图览万千气象·记录奋进成都”城市记忆展。用一张张从黑白过渡到彩色的照片,共同组成城市记忆的拼图。本次展览将向公众开放,通过展示述说成都75年光影故事,呈现城市发展历程,与广大市民重温城市记忆。现向社会公众征集影展相关图片资料。

截至目前,我们已征集到许多老照片,如果您手中有我们未征集到的1954、196719731976、1981、198319891991200220062008200920102013201520162018年份的照片,可积极提供,照片主题可以是:城市建设、交通出行、生态环境、地标街道、经济生产、节庆活动、市民生活状态、餐饮类等。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捕捉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共同见证成都的变迁,记录这座城市的光影记忆。

参与方式:

征集二维码

请扫码下载表格,并仔细阅读表中相关注意事项。将作品+填写后的表格发送至邮箱 241582582@qq.com(邮件名称请按照“城市记忆展+投稿人姓名+联系方式”的格式统一命名)。

【详情点击查看】

记录75年奋进成都 成都城市记忆展面向全社会启动照片征集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韩钰宁 责编:高婷 覃峰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