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
中自科技展示大厅内的飞机牵引车尾气治理装置
9月3日中午,位于郫都区的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敞开了大门,总经理李云在一楼大厅满怀期待地准备迎接来企业做客的新老朋友们。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立足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中自科技已经拥有百余项专利,能够为用户提供光伏发电及光储一体、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
企业发展蒸蒸日上,不断突破的技术创新伴随着对“用武之地”愈发强烈的需求——增强市场对接、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是成都不少工业企业的诉求。这一难题怎么解?
下午2点30分,来客到达企业大厅,其中有希望联合开展储能项目投资建设的行业上游企业,有多家希望对接开展合作的下游企业,还有为这次互动交流活动牵线搭桥的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以及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成都高新区发展改革局等一行。
搭交流平台 “座谈面对面的交流很直接”
朋友请进门,李云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大家参观企业,充分展示技术实力。“光伏供电方面,我们的产品渗透率已经超过50%,下一步做能源利用,需要很好的储能技术和装备供应。”现场,中自科技向通威伸出橄榄枝,期待合作共赢。
前来参会的通威太阳能(四川)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郭佳迅立即表示欢迎:“希望更多成都项目选用通威产品。”据悉,成都企业通威太阳能在制造端重点布局高纯晶硅、高效电池及组件产品,应用端着力打造“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球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李云打开了话匣子,现场的下游企业也纷纷加入“群聊”,共话合作机遇。
“我们是做汽车产业的,希望在公司厂房上面铺设光伏。”成都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工程师李宝旭透露,光伏项目投用后,每年可节约上百万元电费,将有助于生产制造。“座谈面对面的交流很直接,平时对接企业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李宝旭已经和参会企业互换了联系方式,将进一步沟通。
“德国总部对我们企业的用能提出了要求,在2035年要实现零排放。”成都蒂森克虏伯富奥弹簧有限公司安全主管朱强说,企业正在筹备通过光伏设备节能降碳。“今天在中自科技看到的光伏一体方案区别于我们之前了解的单独建光伏板的方式。”朱强对中自科技的产品十分感兴趣,认为双方具有进一步合作的空间。
现场,有谋求合作的,也有潜在用户需求被激发。“来到前沿的新能源企业交流,让我打开了思路!”成都一汽富维海拉车灯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康立尧结合企业近期情况表示,“今后面对极热天气,我们将考虑通过光伏储能技术供能,保障供货需求。”
促产业发展 “今后有什么事,随叫随到”
会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交流热火朝天;会场外,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成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能级持续跃升。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150亿元、位居全国第8,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224亿元、位居全国第6。
“我们目前排产到了11月,工厂处于满产状态,产品销售在国内排名前三。”作为中自科技的上游企业,中创新航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总经理李小珊介绍,中创新航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目前在龙泉驿区的项目倾向于储能设备,销售额在集团内占比约30%。
看到各个企业与政府部门代表齐聚于中自科技的会议室内,李云十分感动,更充满了信心:“通过走进企业的活动,我感受到了成都市对工业发展的重视,尤其是对企业发展的关心。”他告诉记者,作为坚定走“技术路”的企业,在市场端发力时需要一个一个去跑、去建立联系,难度很大,“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也就解决了我们的难题,使得企业之间能够形成很好的互补,进而推动整个产业链条发展。”
现场的交流只是谈合作、促发展的一个引子。通过这次政府搭台,与会代表也牵上了线,纷纷表示将在会后密切联络沟通,推进项目落地。“今后你们有什么事,我们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赵春淦这样表态。
急企业所急 “把企业关心的问题尽快落到实处”
同一天下午,位于新津区的成都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车间内,生产火热。走进车间,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线上忙碌,对地铁列车进行深度维修保养。
“我们已经具备年产铝合金车体400辆、整车装配600辆、整车检修600辆的能力,希望将新津基地纳入成都市轨道交通检修基地规划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成都轨道集团、新津区政府相关负责同志组成的“服务团”走进成都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调研现场,该公司董事长于立军向调研组现场提出诉求。
成都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线
近年来,国内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这将为轨道交通维保市场提供更多机会。于立军介绍,新津基地已形成从车辆的车体、涂装、装配、调试到转向架、检修运维等全业务链“生产+服务”能力,可实现年产铝合金车体400辆、整车装配600辆、整车检修600辆的能力。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一行与企业负责人通过面对面深入交流,对企业主动谋求发展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企业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更加过硬的产品来扩大市场。
走进企业听取发展需求,这种沟通方式,也是企业所需所盼。在同一园区的四川发展磁浮科技有限公司,一列三编组内嵌式中低速磁浮列车飞驰而过。作为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龙头企业,该公司也希望积极参与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建设。该公司总经理姜雪娇介绍,公司拥有全球线路最长、功能最为完善的中低速磁浮综合试验线,磁浮综合示范车站具备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功能的全系统联动试验测试功能,拥有面向商业化应用的综合展示示范能力。与此同时,公司希望这一示范技术投入商用,希望成都为企业提供更多氢能市域列车、磁悬浮列车商业化应用示范场景。
“急企业所急,把企业关心的问题尽快落到实处。”成都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王锋君表示,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是走访企业的出发点、落脚点,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编辑:段琪琳 责编:高婷 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