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40人 2024年教师节成都特别报道④ | 学生们叫了25年的“兰姐”

2024-09-09 17:41  来源: 红星新闻网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刘兰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刘兰

红星新闻网9月9日讯 “兰兰”、“兰姐”,这样的称呼是学生、同事对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川师大附中”)教师刘兰最惯常的叫法。她说,从教25年,学生就这样把自己从大学毕业青春靓丽的23岁,叫到了今天已经年华不再的48岁。“兰兰、兰姐”的称呼从未改变,而刘兰也甘之如饴。她说,相对于“刘老、刘老师”的称呼,叫“兰兰”、“兰姐”更多了一份平等,更多了一份信任,甚至更多了一份宠溺,如家人朋友般的亲切。

自从走上三尺讲台,刘兰就明确自己应该要有两个心房,一个装着良心,一个装着爱心。她说,自己教的不只是“书”,更面对的是“人”,只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学生踏上寻找真我之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图片1

令刘兰特别自豪的是,她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自己教书25年来从来没有歧视过任何一个学生。在担任2006届2班文科平行班班主任时,班里有好几位同学,不思学习,习惯极差,是全年级出了名的“后进生”。当时文理分班进入刘兰的班后,她从不另眼相看,不因他们成绩差就区别对待。平时不断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她的教导下,这些学生慢慢回归到学习的正途。李姓同学成绩差,但为人仗义,安排他当生活委员后带着同学认真做清洁,不惜用手去处理卫生死角。晏姓同学爱打架,有口吃的毛病。每次滋事后,刘兰都会耐心教导,教会他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安排他当语文科代表,让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这些娃娃慢慢找回了自信,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不再无心学习,打架滋事,后面考上大学,而今成为公司总裁,事业有成。多年后相聚时他们都由衷感谢学校老师对他们不放弃,让他们走上人生正途,成为真正大写的“人”。

刘兰曾经担任3届班主任,教过理科、文科平行班和文科实验班。2002届8班余亮同学,从小失去母亲。高三时,父亲罹患癌症,生活陷入困境。刘兰在精神上关心、安慰;物质上及时给予帮助,送钱送物;学习上耐心答疑,细心指导。这名学生的父亲在高考前去世,刘兰帮助他走过最艰难的日子,不断安慰他,鼓励他,他于当年考入四川农业大学。余亮至今感恩老师和学校,他说如果没有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就不会有他的今天。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地爱。爱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并不难,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最大的考验。我时刻警醒自己,要把爱的光芒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老师这里获得奋发向上的力量。从教以来,我始终谨记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将心比心,扪心自问,我在工作中少了些许怨气,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些许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些许责备,多了一份关爱。老师的幸福,就在于我们是用眼睛和心灵与学生对话。我担任2012届2班文科实验班班主任,针对学生因学业压力日渐枯竭、脆弱的心灵,我非常注重他们的心理建设。大量开展各项活动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我班有一位胖胖的女生郑静文,敏感、叛逆、脆弱、自卑,爱和老师反着干,初中班主任经常请家长,她非常反感。到我班上之初,平时对我不尊重、不礼貌,我从不计较,犯了错也是耐心教育她,对她父母也是尊重有加。我让她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帮助她建立信心。我的尊重、理解、关心慢慢融化了她内心的隔膜,她开始主动问候老师。到高三的时候,她数学较差,我不断鼓励她,帮她寻找最优学习方法。低谷时,找来励志视频给她打鸡血。最终在我的不断激励下,她考入西南政法大学,随后又在美国常青藤名校攻读硕士,现已回国,成为一名成功的律师。每年这位女生都要回校看望老师,每一次都深深地感谢老师对她的鼓励、栽培。

图片2

作为语文老师,刘兰不让学生深陷作业的“泥淖”,而是让他们发现语文之美、之趣、之真、之广。教学中,她不信奉题海战术,作业都是精练,高二开始就有一项个性化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适合自己的作业。高三常常都只布置不到半小时的作业,留出时间给学生自我消化。从教25年来,她所教的班学生成绩都名列前茅。2021届所带班级学生高考有一大半语文单科成绩120分以上,学校文理语文最高分也都出自她所教班级。连续三届,所教班级都有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名校,诸多学生进入985、211等名校。

2024届1班有几位男生,语文素养欠缺,偏科严重。刘兰不采用打压的形式,也不搞题海战术。首先把每一课上出精彩,找到他们的兴奋点。下来对他们采取个性化的指导,布置个性化作业。每次大考跟他们细致分析,找到突破口,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让他们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学习的信心一点一点增长,王翔宇同学从零诊80分到一诊92分,二诊104分,三诊114分,实现了学科突破。

图片3

图片4

刘兰和学生、同事,其实更像是朋友。他们的故事续写了25年,还没有停止。她说,对教育者来说最好的赞美诗就是学生毕业时的不舍,拿到高考成绩后的欣慰,写给老师的真挚信件、卡片,看着他们事业有成,生活美满,看着他们成为更好的他们。因为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曾经我之手,曾经我有幸参与到他成长的三年。也许留给他的只是一句关心、一句宽慰、一声祝福,但就够了。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邓思璐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谭麟 监制:赵若一 总监制:李天翔